说“有人用大话迷惑皇上,破坏国家大事,内廷中夹杂了武夫,京城都没有可以依靠的屏障”,用来批评武宗身边宠信的小人,武宗看后并不理解。钱宁与江彬等人听说后大为恼怒,就让戏子们在武宗面前制造流言蜚语,影射一清。当时有一个在考察中被罢官的人,教唆武学生朱大周攻击一清的隐私,钱宁在宫中充当内应,给事御史周金、陈轼等接连上书指斥大周一派胡言,请追究幕后主使人,武宗不听。一清于是尽力请求退休还乡,武宗传下令表扬了他一番,让他退休,按规定供给仆役、禄米。武宗后来南征时,还来过一清的府第,君臣高兴地喝了两天两夜酒,赋诗唱和达十次左右。一清平静地劝止武宗,武宗于是取消了江、浙之行。
世宗还是世子的时候,献王曾说楚地有三杰,就是刘大夏、李东阳和杨一清,世宗心里记下了。等即位后,大臣们接连推荐一清,世宗就派官下去赠送银币给他表示慰问,告诉他召他回朝的时间,催他上书对政治发表意见。一清上书谢恩,世宗特别给他一子做中书舍人的奖赏。嘉靖三年(1524)十二月二十八日,诏令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的品位改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事。前任首辅充当边地将帅,这是从一清开始才有的事。诏书以温和的语气赞扬他,把他比作郭子仪。一清到现在已是第三次出任总制,士卒对此欢喜雀跃。亦不剌逃窜到西海,成为西宁、洮河一带的祸害,金献民认为召安有利,一清却主张剿灭他。土鲁番请求上贡,陈九畴想回绝他,一清却请对土鲁番加以安抚。他经常带领军官们演习阵法,曾说:“没有战事的时候应当像有战事一样提防着,有战事的时候应当像没事一样镇静。”
正当张璁等极力排挤费宏时,御史吉棠借机请把一清再调入内阁。给事中章侨、御史侯秩等上书争辩,世宗把侯秩贬了官,就此召一清回朝当了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朝觐见后,加少师衔,仍兼太子太傅,这也是过去没有过的事。过了不久,《献皇帝实录》成书,升一清为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一清以自己没有参加编写为理由推辞,世宗不允许。王宪奏上捷报,又归功于一清,加封他特进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费宏这时已经去职,一清于是做了首辅。世宗赐给他两枚银章,一个刻着“耆德忠正”,一个刻着“绳愆纠违”,让他密封奏本,上书议事。他跟张璁说起张永以前的功劳,张永又得以出任提督团营。给事中陆粲请求增建边防上的防护墙,奏章中援引了一清过去的主张,一清于是极力肯定他的主意。世宗为此拨发国库银,让侍郎王廷相过去经办,但是时间长了也终于停顿下来。《明伦大典》成书以后,一清提了正一品的官俸。
当初“,大礼”的争论开始后,一清正在家赋闲,见到张璁的上书,他写信给门人乔守说:“张生的这种主张,即使圣人再生,也不能修改了。”他又劝席书及早应召,以便把“大礼”的议论确定下来。张璁等人突然间显贵起来,很想拉一清来作为自己的帮助。世宗也因为一清是年老的大臣,对他的恩礼很是厚重,免了他正常的朝见、日讲、值班,每月初一、十五日才参加早朝,并且让他迟到清晨再进内阁办公事。世宗给了他很多御书、和诗、金币及酒肉等赏赐。他所建议的边疆守御、国务事宜,无论大小,世宗无不倾听。
张璁与桂萼把费宏排挤走以后,心想一清一定帮自己的忙,一清却请召谢迁还朝,他们心里就恨起一清来。谢迁人还没到,张璁已经进入内阁,把很多事都改了样。一清援引惯例对他稍加压抑,他们那伙人就愤愤不平。锦衣聂能迁攻击了张璁,张璁想把他置于死地,一清不同意。张璁恼了,上书暗中诋毁一清,又唆使黄绾起劲地排挤一清。一清上书辩解,说张璁因为能迁一事所以排斥自己,并且又涉及到张璁说过的别的话,就此请求退休。世宗为他们双方做了劝解。一清又因为灾变上书,请世宗告诫百官注意同心同德,又请宽恕过去议礼大臣的罪过。张璁这下更加恨他了。桂萼进入内阁后,也和他互不服气。一清一再请求解职,并且说:“现在有权说话的人们喜欢改这改那,我却主张安宁、平静;他们崇尚尖刻的考查,我却主张宽松、和平。因此相互之间意见有很多不同,我愿意为能人避开道路。”世宗又用温和的诏书表扬他一番。这时给事中王准、陆粲揭发了张璁、桂萼揽权、纳贿的罪状,世宗立即罢免了张璁、桂萼,并且公开了他们的罪行。他们的党羽霍韬奋臂喊叫说“:张、桂二人走了,再往下就轮到我了。”于是上书竭力攻击一清,说他受了张永、萧敬的贿赂。一清又一次上书辩白,请求解职。世宗虽然安慰并挽留他,而张璁又被召了回来,霍韬对他的攻击更加厉害,并且说法司是受了一清的煽动、指使,蓄意给桂萼定的罪。世宗果然给激怒了,命令法司会同朝中大臣一起讨论此事。把刑部尚书周伦下放到南京,让侍郎许赞取代了他。许赞于是证实了霍韬的话,请剥夺一清的官籍,世宗让一清自己作说明。张璁这时三次密封上书,提出一清参加确议“大礼”的功劳,请给他休一次长假,实际上是要世宗下定决心打发一清离开。世宗果然同意一清退休,由驿站派车送回,仍旧赏赐他一些金币。第二年,张璁等人制造了朱继宗一案,把一清定罪为因为受张永弟弟张容的金钱为张永撰写墓志铭,又给了张容世袭锦衣指挥的封赏,于是剥夺了他的官职,由他在家闲住。一清极为痛恨地说:“我老了,竟然给这毛孩子卖掉了!”为此气得背上长了毒疮,死掉了。死前上书中说到自己被人诬蔑,死了也闭不了眼睛。世宗命令免了他的贪赃罪,不予追究。过了几年又恢复了他原先的官位。很久以后,才追赠他为太保,谥文襄。
一清生来生殖器不全,长得像个宦官,没有生过孩子。他学识渊博,善于权变,尤其通晓边防事务。当军事文书繁杂时他一个晚上写成十篇奏章,篇篇都说中要害。有人批评他,他反要推荐、赞扬那个人。只是晚年与张璁、桂萼不合,被他们倾轧,没能够得着皇上的恩典、礼遇,忧郁而死。但是他的才干当时无有匹敌,所以有人把他比作姚崇。
王琼,字德华,太原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最初担任工部主事,后升为郎中。外调治理漕河三年,把所经历过的事罗列出来,撰写了一篇记叙文。后来接任的人查考那些事,竟然是毫厘不差,由此王琼就以勤勉、干练出了名。不久改任户部郎中,又转官河南右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