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游,携酒一缶,肉一斤,菜数束。廷笑曰:“止是乎?”岳亦笑曰:“足供我两人食矣。”欢竟日而还。去庐日,假一盖御雨,至即命还之。
谭大初,字宗元,始兴人。嘉靖十七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忧归。起补户部,改户科给事中。数论事。历兵科左给事中,出为江西副使。清军,多所释。御史孙慎以失额为疑,大初曰:“失额罪小,殃民罪大。”严嵩亲党夺民田,治之不少贷。迁广西右参政,投劾归。久之,起故官河南。未上,擢南京右通政。俄迁应天府尹。将赴南都,而穆宗即位,乞以参政致仕,不许。隆庆元年召拜工部右侍郎,寻迁户部左侍郎,督仓场。海瑞为佥都御史,大初力荐瑞。已而屡疏乞休,不允。拜南京户部尚书,引疾去。家居,田不及百亩。卒年七十五。谥庄懿。
赞曰:当正、嘉之际,士大夫刓方为圆,贬其素履,羔羊素丝之节浸以微矣。陶琰诸人清操峻特,卓然可风。南都列卿,后先相望,不其贤乎。琰之督漕,充嗣之守御,良永之遏钱宁,周金之弭乱卒,所竖立甚伟。至琰子之直节,廷弼、邦靖之笃行,尤无忝其父兄云。
部分译文
韩邦奇,字汝节,陕西朝邑人。父亲韩绍宗曾做过福建副使。邦奇考中正德三年(1508)榜进士,初任吏部主事,后升为员外郎。
正德六年冬天,京师发生地震,邦奇上书指出当时政治生活中的不足和过失,不合武宗的心意,武宗未予理睬。后来恰好给事中孙祯等上书弹劾大臣和幕僚中不称职的人,一并提到了邦奇。在吏部已决定继续留用的情况下,武宗竟因为以前那篇奏疏,把他贬为平阳通判。后来升为浙江佥事,管辖杭、严二府的事务。宸濠派遣宦官假扮作游脚僧,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一千人左右,邦奇立即就疏散了他们。宸濠的女婿托名进贡要借路过衢州,邦奇质问说:“到北京上贡应当沿江而下,为什么要从此处借路?你回去告诉宁王,我韩佥事是不好蒙骗的。”
当时宦官在浙江的共四个人,王堂当镇守,晁进管织造,崔王缶管市舶,张玉管建筑。他们的爪牙四处活动,弄得民不聊生。邦奇上书请对他们加以禁止,还几次压制了王堂。邦奇同情宦官指派在富阳采茶、打鱼的百姓,写了一首诗歌表示感伤。王堂于是上书说邦奇阻挠给皇上的供给,写诗歌埋怨、诽谤。武宗恼了,把邦奇逮到北京,关进了诏狱。朝中大臣上书挽救,武宗都不听,最后邦奇被罢官为民。
嘉靖初年,起任山东参议,他请假回乡去了。不久因为别人推荐,又以参议之职到山西做官,他又请假回去了。后来又起任山东副使,升为大理丞、少卿,然后以右佥都御史的名义巡抚宣府。而后入朝助理按察院的事务,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当时辽阳发生兵变,侍郎黄宗明说邦奇一向很有声望,请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事变。世宗当时一味采取姑息政策,没有听宗明的意见,而是让邦奇与山西巡抚任洛做了对调。邦奇到山西后,把政治风气搞得很严肃,官府给他提供的用品他一样不要,自己家里每隔一天用自己的禄米换一斤肉吃。
他在山西当了四年巡抚,然后告病回乡了。由于朝廷内外不断有人推荐,他又以右副都御史的名义出来主管河道事务。后来升任刑部右侍郎,又改当吏部左侍郎,而后担任南京右都御史,提升兵部尚书,开始参与朝廷的军政大事。最后退休回家了。嘉靖三十四年(1555),陕西发生大地震,邦奇在地震中丧了生。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恭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