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又再征收,已经失信于天下。现在刘成想免去一半的税额,而陛下完全不依从,难道小宦官尚且存在的恻隐之心,而陛下反而漠然不动心吗?”皇帝没有答复。
当年夏天,雷火烧毁了祖陵的明楼,怪虫侵害树木,大雨又毁坏了神道桥梁。皇帝下诏咨询实际的政务。赵世卿上奏称:
“今天的实际政务,没有比罢除矿税更急切的了。古代的明君不看重奇异的东西,现在却聚积不该收刮的钱财,聚敛百姓的怨恨,何谓节俭?这是为君王的圣德考虑,不能不罢除的第一条原因。过多刮取必然招来罪过,保管疏忽必将招致盗贼。鹿台、巨桥足以导致人们举矛相向的祸害。这是为宗庙社稷考虑,不能不罢除的第二条原因。古代,国家没有危难的事就考虑耕织的事情,有了危急的事就讨论使国家防务巩固的策略。哪有开凿四海诸山,专榷三家市利的,操弓挟矢,杀害善良的百姓,毁室坏垣,祸害波及鸡犬,历经十多年不止。这是为国家本体考虑,不能不罢除的第三条原因。宦官渔猎,帮凶咆哮。毁掘坟墓使枯骨遭殃,奸淫虐待子女使善良人家饮恨。人人生怨,喧哗之声不绝于耳,如此不止,以后将达到何种境地?这是为百姓的困苦考虑,不能不罢除的第四条原因。国家的财富不在民间就在官府,现在全部被搜括到了奸人的家室。所以督促缴纳欠租而欠租不足数,稽查关税而关税亏损,征收盐税而盐税微薄,征收赎金而赎金无存。外府一空,司农如同被清扫般干净。这是为国家的赋税考虑,不能不罢除的第五条原因。天子的命令,如同一年四季一样确定不移。皇上在三年前曾说:‘我的心是仁爱的,自然有停止的时候。’现在年复一年,等到哪天才能停止?天子话如玩笑,那么大王的命令就弃之在草莽之中。这是为诏令考虑,不能不罢除的第六条原因。
“陛下不妨考虑服装膳食、宫阙居室,以及营造征讨,皇上的什么事情不是取之于民?百姓的什么事情不是为皇上服务的?如此赤诚之子,不曾辜负国家,百姓正高兴地满足天子的欲望,而陛下却不稍减您的欲望。百姓正为了供奉天子而奔走、困苦,而陛下也不稍稍慰问他们的辛劳。百姓竭诚解救天子的危难,而陛下不稍稍抚恤他们的艰难。反求于心,必然会自感不安。陛下不要认为愚昧的小百姓可以由您驾驭、生杀予夺,而不值得介意。百姓的心就是老天的心,现在上天频繁谴责,雷电与怪虫、暴雨接踵而来,变乱不会凭空产生,它的应验为时不远了。所以现在要挽回天意就在于体恤民心,要想体恤民心就在于罢除矿税,不需要再考虑以做决定。”
皇帝好言回答,却不施行他的建议。
到了万历三十四年(1606)三月,皇帝才下诏罢除了矿税使,税也稍稍减少了。然而辽东、云南、四川的税使依然如故,官吏百姓深受其苦。于是云南发生变乱,杨荣被杀。而且西北地区也时时报告水旱灾情,赵世卿屡次请求减少租税进行赈济,国家的费用更加不够支付。过了一个月他又奏请从内府费用中提取一百万两资助军费开支,皇帝不听从。赵世卿就接连上奏请求离去,上奏达到十五次,皇帝最终不同意。
在此之前,福王准备完婚,提取户部的二十七万两白银,皇帝仍认为少了,多次派宦官催促,宦官口出粗语,并且弹劾赵世卿违抗命令。赵世卿认为这有辱国家。万历三十六年(1608),七公主出嫁,索要费用达到数十万两。赵世卿引用先例极力争辩,皇帝下诏减去了三分之一。赵世卿又劝谏:“陛下举行大婚之礼也只用了七万两白银,长公主出嫁只用了十二万两白银,请陛下再做裁减,一样仿效长公主的例子。”皇帝不得已依从了他。福王新造了府第,开设崇文税店,争夺百姓的利益,赵世卿也上书劝阻。
赵世卿素来讲求节操,为官尽职。皇帝一向看重他。吏部尚书空缺,曾派他兼任,他推举官吏没有私心。只是楚王府宗族的人与楚王相互攻击,赵世卿极力称楚王不是伪王,与沈一贯的观点相一致。李廷机辅佐朝政,赵世卿极力推举他。于是朝廷大臣怀疑赵世卿结成党派。因此给事中杜士全、邓云霄、何士晋、胡忻,御史苏为霖、马孟祯等人先后弹劾他,赵世卿便闭门在家请求去职。他上书十多次,皇帝没有答复。万历三十八年(1610)秋天,赵世卿就上疏出城等候命令。第二年十月他乘坐简陋的车子径直离去,朝廷大臣报告皇帝,皇帝也没有怪罪于他。他在家居住七年后去世,朝廷赠他为太子少保。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1580)的进士。授职为兖州推官。被征召为工科给事中,曾经弹劾负责军务的尚书郑洛不称职。等到他出京到甘肃巡视边防事务,郑洛正巧负责西部边疆的事务,主张和议兵事。李汝华上奏称郑洛畏惧敌人、遗留祸患,并且弹劾诸位将领、官吏侵吞军饷,又奏请将甘肃的闲田全部开垦出来。回到朝廷,他担任了吏科都给事中,在朝多所纠察、揭发。
不久,他调任太常少卿,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昌、赣州地区。当时税使四出,朝议征收关隘、渡口的税银输往内府。李汝华认为此税本为军饷,极力争辩,要求停止此项动议。不久,诏令各地的税务全部由有司负责,将其中的一半交给税监,送入内府,另一半交给户部。唯独江西的潘相勒令有司将税收全部交给自己。李汝华极力抨击潘相违抗圣旨,皇帝最后同意了潘相的提议,并且向各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