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当。有欲即用为尚书者,志皋以故憾,阴沮之。而张位、沈一贯雅与经略邢玠、经理杨镐通,亦不便祯所为,言祯非将材,惟萧大亨堪任。帝不听。其后玠、镐益无功,志皋等又请罢祯,御史况上进劾祯庸鄙。帝皆不听。甘肃缺巡抚,祯以刘敏宽名上。给事杨应文言敏宽方坐事勘,不当推举。帝以诘祯,祯言:“前奉诏,敏宽须巡抚缺用,臣故举之。”帝怒祯不引罪,调之南京。后考察,南京言官拾遗及祯,遂命致仕。
久之,起南京刑部尚书。逾年复引疾,不俟报径归,帝怒。大学士叶向高言:“祯实病,不可深责。十余年来,大臣乞休得请者,百无一二。李廷机、赵世卿皆羁留数载,疏至百余上。今尚书孙丕扬、李化龙又以考察军政疏不下,相率求去。若复踵祯辙,实伤国体。诸臣求去,约有数端。疾病当去,被言当去,不得其职当去。宜曲体其情,可留留之,不可留则听之。”帝竟夺祯职闲住。未几卒。
丁宾,字礼原,嘉善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句容知县。征授御史。大学士张居正,宾座主也,诬刘台以赃,属宾往辽东按之。宾力辞,忤居正意,去官。万历十九年,用荐起故官,复以忧去。起南京大理丞。累迁南京右佥都御史兼督操江。江防多懈,宾率将校乘一舟往来周视,增守兵戍要害,部内宴然。南卫世职率赴京师请袭,留滞不得官,宾请就南勘袭。妖民刘天绪左道事觉,兵部尚书孙鑛欲穷治之,诏下法司讯鞫。宾兼摄刑部大理事,力平反,论七人死,余皆获释。召拜工部左侍郎,寻擢南京工部尚书。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数引年乞罢,光宗立,始予致仕。
宾官南都三十年,每遇旱潦,辄请振贷,时出家财佐之。初以御史家居,及丁忧归,连三年大饥,咸捐资以振。至天启五年,复捐粟三千石振贫民,以资三千金代下户之不能输赋者。抚按录上其先后事,时已加太子少保,诏进太子太保,旌其门。以年高,三被存问。崇祯六年卒,年九十一。谥清惠。
赞曰:南京卿长,体貌尊而官守无责,故为养望之地,资地深而誉闻重者处焉。或强直无所附丽,不为执政所喜,则以此远之。袁洪愈诸人类以清强居优闲之地,不竟其用,亦以自全。干时冒进之徒,可以风矣。
部分译文
袁洪愈,字抑之,吴县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获乡试第一。第二年考取进士,授职为中书舍人。升任礼科给事中。他弹劾检讨梁绍儒阿谀、攀附权贵,文选郎中白璧揽权卖官,尚书万镗、侍郎葛守礼不督察下属。世宗下诏痛责万镗、葛守礼,将白璧投入诏狱,梁绍儒被贬出京城。梁绍儒是大学士严嵩的亲信。此后,他陈述过边防的数件事,世宗的诏令都依从了。严嵩授意吏部尚书吴鹏,将他调出京城,担任福建佥事。历任河南参议、山东提学副使、湖广参政,均以清正廉洁著称。严嵩垮台,世宗召他担任南京太仆少卿,调任太常。隆庆五年(1571),因病回乡。
万历年间,出任原职。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升任右都御史,负责南京翰林院的事务,改任礼部尚书。南京御史谭希思上奏抨击宦官、外戚,并请求遵循旧制,在内阁设置丝纶簿,在宫门设置铁牌。神宗下诏指派南京都察院负责勘查、问讯,打算以诬陷、欺骗的罪名处理谭希思。袁洪愈已经改任别职,代替他的人还没到任,于是他详细陈述谭希思所陈说的意见,在王可大的《国宪家猷》和薛应旗的《宪章录》两书中都有记载。神宗认为他的依据不是朝廷颁布的制书,降了谭希思的职务。不久袁洪愈上奏请求禁止私人拜见显贵,并极力陈述屯田被荒废的害处,请求让商人依法承担盐的销售,以免内地急速运送。朝廷讨论后都予以施行。
万历十五年(1587),他改任吏部职。当年冬天他请求退休。神宗看重他的清廉美德,加封他为太子少保,然后退休。袁洪愈为官四十多年,住所不曾增加一根椽木,出入朝廷都是徒步而行。七十四岁去世,巡抚周孔教捐款安葬了他。封赠为太子太保,谥号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