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光祖担任验封郎中,又改任考功郎中。王崇古、张瀚、方逢时、王一鹗为舆论困扰,陆光祖极力替他们洗刷。不久他改任文选郎中,更加尽职发掘人才,对那些素有威望的士大夫尽数选用。又破格提拔廉洁、能干的官吏王化、江东、邵元善、张泽、李珙、郭文通、蔡琮、陈永、谢侃。他们或者是由乡里举荐的贡士,或者是由书吏中提拔。因此下层官吏竞相勉励,严讷也全力任用他,所以陆光祖能够实现意愿。左侍郎朱衡怀恨陆光祖,在背后议论,御史孙丕扬就以专权之罪弹劾陆光祖。当时他已调任太常少卿,被撤职闲居。
大学士高拱掌管吏部,谋划倾覆徐阶。徐阶的宾客都躲避了,唯独陆光祖替他申辩。等到高拱罢职,杨博代替他负责吏部,认为他仗义,特意启用陆光祖为南京太仆少卿。还没上任,就升任本寺卿。不久又升任大理寺卿。半路上闻报父亲去世,回家奔丧。万历五年(1577)出任原职。张居正因为居丧未满夺情出任官职,杖责议论的人,陆光祖送信规劝他。等到王用汲弹劾张居正,张居正即将重惩他时,当时任大理寺卿的陆光祖极力解救使他幸免。张居正与陆光祖同年考取进士,相互友好,想引荐他做助手,陆光祖不屈身相随。等到他调任工部右侍郎,因为议论漕运改为折色银两而违逆了张居正,御史张一鲲疏论他,陆光祖就称病回乡了。
万历十一年(1583)冬天,他被举荐担任南京兵部右侍郎。才过十来天,就召任他为吏部职。他把张居正所摒弃的老成人全部召回安排在九卿各部中,安置了很多人。李植、江东之极力请求治张居正的罪,陆光祖称张居正辅佐的功绩不可抹杀,与舆论相反。李植等人因为丁此吕以前攻击尚书杨巍,陆光祖支持杨巍诋毁议论的人,议论的人于是群起攻击陆光祖,他由左侍郎出任南京工部尚书。御史周之翰弹劾陆光祖依附同族的人陆炳得到清高显贵的官职,神宗不理会。御史杨有仁就弹劾陆光祖收受贿赂,请求将他交给官吏治罪,杨巍极力保护他,事情得以平息,陆光祖最后称病离职。
万历十五年(1587),他出任南京刑部尚书,改派到吏部。率领同僚弹劾东厂太监张鲸,并且请求宽恕李沂。此后,称皇储未定,是因为张鲸搞阴谋,请求清除他以便安定宗庙社稷。等到神宗召回张鲸,他又率领同僚极力劝谏。他入朝担任刑部尚书。神宗曾将他的名字书写于御屏上,吏部尚书宋纟熏去世,于是起用陆光祖代替,让赵锦代替陆光祖的原职。御史王之栋称他们两人不应当任用,神宗恼怒,将王之栋降职为杂仆。当时部中的权力被内阁夺取了,宋纟熏极力矫正,遭受挫折,陆光祖不为惊惧。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申时行辞职,神宗特意授旨起用赵志皋、张位,都是申时行暗中推荐的。陆光祖称,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皇上这次的命令应下不为例。
万历二十年(1592)全面考察地方官吏,给事中李春开、王遵训、何伟、丁应泰,御史刘汝康都先在京城之外任过职,名声不好,全部被罢黜。又举荐许孚远、顾宪成等二十二人,当时的舆论一致称赞。不久,因为推举饶申、万国钦与圣旨抵触,文选郎王教以下的人全被驱逐。陆光祖称事情的起因在自己,告罪请求退休,为郎官请求宽恕,神宗没有批准。等到推举内阁大臣,朝廷大臣遵循旧例,首先报上陆光祖的姓名。神宗下诏答复:“你先前请求朝廷推举,推举的原来首先就是你。”陆光祖知道皇上不容忍自己,每天都怀藏离去的打算。不久,因为王时槐、蔡悉、王樵、沈节甫等德高望重,特别推荐给皇上,给事中乔胤就弹劾陆光祖和文选郎邹观光。陆光祖就极力请求离去,神宗允许他乘坐驿车,回乡五年后去世。被赠封为太子太保,谥号庄简。
陆光祖为人耿介有骨气,见识高明,通晓朝廷典制,每当议论大政方针,他一言确定要害。
孙鑨,字文中,父亲孙升,字志高,是都御史孙燧的小儿子。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及第,授职为编修,升任过礼部侍郎。严嵩当权,孙升是他的门生,唯独没有依附他。遇上南京礼部尚书空缺,众人都不想去,唯独孙升请求前往。死后,赠封为太子少保,谥号文恪。孙升曾经怀念父亲死于宸濠之难,终身不写宁字,也不替别人写祭文。做官不说别人的过错,当时称为坚定行事的君子。有四个儿子,孙鑨、孙铤、孙钅宗、孙钅广,孙铤是南京礼部右侍郎,孙钅宗是太仆卿。
孙鑨考取嘉靖三十五年(1556)的进士,授职为武库主事。
历任武选郎中,尚书杨博很器重他。世宗在宫中斋戒二十年,劝谏的人动辄获罪。孙鑨请求皇帝接见大臣们,并且极力抨击宠幸的方士,引用赵高、林灵素做比喻。显贵的侍从宦官将奏章藏匿不转交皇帝,孙鑨称病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