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一百一十二(8/10)

器,大都很奇巧,难以制作,后来有诏令允许适当减少,不久又照旧额了。陈有年引用诏令请求裁减,未获同意。内阁大臣申时行等人坚持争辩,才减免十分之三。南畿、浙江遭大灾,诏令禁止邻地买进粮食,商船都汇聚江西,安徽人最多。而且江西当年收成也不好,众人请求陈有年禁止。陈有年上奏陈述救急的六件事,其中请求稍稍松弛先前的禁令,使江西的百姓得以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弹劾陈有年违背诏令。皇帝恼怒,剥夺了他的官职令他回乡。后来受举荐督办江防,渐渐升任吏部右侍郎。改任兵部职,后改任吏部。尚书孙钅龙、左侍郎罗万化都是他的同乡,陈有年极力回避,朝廷商讨没有同意。

不久,他由左侍郎升任南京右都御史。万历二十一年(1593)他与吏部尚书温纯共同主持对京官的考核,所做的罢黜之事都很得当。不久就取代了温纯的职位。当年秋天,孙钅龙辞职,他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住宿在办公地,会见宾客就在等待朝见皇帝的地方。引荐、录用僚属,为当时选官的极品。

第二年,王锡爵准备离职,朝廷推举内阁大臣,诏令不拘资历、官品。陈有年正在休假,侍郎赵参鲁、盛讷,文选郎顾宪成前往咨询他,开列出前任大学士王家屏、前任礼部尚书沈鲤、前任吏部尚书孙钅龙、礼部尚书沈一贯、左都御史孙丕扬、吏部侍郎邓以缵、少詹事冯琦等七人的名字。孙钅龙、孙丕扬不是翰林出身,为不拘泥资格,冯琦为四品官是不拘品级。王家屏因为争辩立太子而离职,皇帝的意思一向就不想任用他。又牵涉到吏部尚书,左都御史不是先例,皇帝严加责备。称:“不拘泥资历、品级是当年陆光祖为自己进入内阁留的晋升之路。现在推举孙钅龙、孙丕扬,显然是徇私情。以前吏部曾经两次推举内阁大臣,可以详细抄录姓名呈上。”因此详细列举了沈鲤、李世达、罗万化、陈于陛、赵用贤、朱赓、于慎行、石星、曾同亨、邓以缵等人。然而李世达以前是左都御史,皇帝又不高兴,称:“诏令中不许推荐都御史,为什么又提到李世达。王家屏是旧辅臣,不应当擅自提议起用。”于是命令陈于陛、沈一贯进入内阁,并且贬责顾宪成以及员外郎黄缙、王同休,主事辛嘉祯、黄中色任闲杂的官职。王锡爵首先上奏救助,陈有年和赵参鲁等人接着上奏,皇帝却不采纳。赵志皋、张位也假装劝谏。但是他们两个人都不是由朝廷推举,于是说:“辅臣应当出自特别选择,朝廷推举是由陆光祖联络言官们所为,不可以效法。”皇帝欢喜。下御旨再度责难,免除对黄缙等人的贬责,但是停发一年的俸禄。给事中卢明诹上奏救助顾宪成。皇帝发怒,降了他的职,将顾宪成贬为平民。

陈有年上奏申辩:“内阁大臣由朝廷推举,源于旧制。过去杨巍负责选拔官吏,我负责文选,朝廷推举六个人任内阁大臣,现在首辅王锡爵就是当年所推举的。我的家乡以前就有两位内阁大臣,弘治时期的谢迁,嘉靖时期的吕本,都是由朝廷推举的,至于不拘官吏资格品级,出于皇上诏谕,我怎么敢不遵奉。”因而请求告老回乡。神宗接到奏疏,认为他话语耿直,用温和的语气加以安慰。陈有年从此不断上奏称病请求罢职。皇帝依然安慰挽留,赏赐食物、羊和酒。陈有年请求更为积极。最后,他认为自身虽然告退,遗漏的贤士不能不录用,极力请求皇帝起用废黜的人。皇帝答复知道了。陈有年就闭门不出。几个月,上奏十四次。才被准许告退,乘驿车回乡。回乡的行旅只有一箱书、一竹箱衣服而已。万历二十六年(1598)正月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四月诏令他出任南京右都御史,但是陈有年已经先去世了。封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恭介。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的进士,授职为行人,升任御史。历任京郊、淮、扬地区巡按,纠正过失雷厉风行。隆庆年间,升任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生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他被罢官等候审查。高拱被罢免后,事情弄明白了,他又官复原职。

万历元年(1573)他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各府。因为严格治政,属官都惴惴不安。巡视关隘,增设了三百多所敌楼,修筑了一万多丈的边防墙。论功绩,历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张居正吩咐替他修建住宅,孙丕扬拒不理睬。知道冯、张两人会发怒,万历五年春天他称病回乡了。

当年冬天考核京官,言官们迎合张居正而弹劾他。诏令他起用官职时,调至南京听用。巡按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不满,暗中示意西安知府罗织他的罪名。知府派小吏答复御史,不料小吏被老虎吃了,等到再做答复,而张居正已经死亡,事情才作罢。他出任应天府尹。受任为大理寺卿,升任户部右侍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