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受灾之地的赋税。海防稍稍安定,将领官吏忌讳谈论兵事,宋仪望与副使王叔果大修战备。倭寇果然来了,在黑水洋抵御,多有斩获,升为右副都御史。先前皇上有诏为建文帝诸臣诏雪,宋仪望建表忠祠在南京祭奠他们。宋代忠臣杨邦翨,是宋仪望的同乡,葬于江宁,因年代久远,墓地渐渐湮废,宋仪望为其整修墓地,装饰其祠庙以祀典他。前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都不为张居正所喜欢,宋仪望大力推荐他们,逐渐失去了张居正的信任。四年升为南京大理卿。过了一年,改在北京任此职,被弹劾,免去官职,回到家乡。
宋仪望少年时代师从聂豹,是王守仁的私淑弟子,又跟随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交游。王守仁能被从祀于孔庙,宋仪望出了大力。他在家乡生活了数年后死去。
张岳,字汝宗,浙江余姚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进士。授予行人之官。提拔为礼科给事中,巡视内府库藏,上奏建议实行革除弊端的八条措施。不久,又议论时政,极力指出讲学的人用富贵功名鼓励士大夫,空谈时事,蔚然成风。又认为现在吏治清明,唯有兵部没有整顿,任用的黄印、韩承庆等,不是平庸就是狡诈。曹司的条例混乱没有章法,部属结为朋党,狼狈为奸,打击将领小校,其罪过应该得到惩处。当时,徐阶主持国政,建立讲学会,而杨博在兵部,张岳暗指这两个人。杨博上奏为自己辩白,恳求罢官,皇帝劝慰他,留任了他。杨博自此憎恨张岳。等到他掌管吏部,张岳已升迁为工科左给事中,于是,杨博将他逐出京城,任命为云南参议,后升为河南参政。
万历初年,向来了解张岳的张居正起用他为太仆少卿。后任命为南京右佥都御史,督察江防。刚一上任,正好张居正父亲死了,商量不循守丧之礼,继续留职执掌政事,南京尚书潘晟及各位给事、御史,都上奏请求留下张居正。张岳一个人立即飞章上奏请求命令张居正兼程回乡奔丧,张居正大为恼怒。正赶上考核京官,给事中傅作舟等乘机弹劾张岳,张岳被降一级调离京城,张岳于是回到家乡。过了很久,操江佥都御史吕藿、给事中吴绾知道张居正余怒未消,再次弹劾张岳。他被罢免官职,在家闲住。
过了两个月,张居正死,南京御史方万山推荐张岳,弹劾傅作舟。傅作舟因罪被罢免,起用张岳为四川参议。不久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京师为左佥都御史,上奏关于时局的四项建议。其一说宗藩应当以世次顺序递减,直系亲属完了就停止,让他们从事士农工商四民之业。其二说治理黄河的对策,夏镇原本应当开凿,沽头也不可以废弃。二条建议都被皇上搁置,升为左副都御史,上奏评定议论朝廷大臣贤明与否,被给事中袁国臣等疏论。当时,他已提为刑部右侍郎,因此被罢官回乡。
李材,字孟诚,丰城人,尚书李遂的儿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任命为刑部主事。平素跟随邹守益讲学,自以为学业未成,恳求告假回乡,访学于唐枢、王畿、钱德洪,相互解答疑难。
隆庆中回到朝廷。由兵部郎中逐渐升为广东佥事。罗旁盗贼猖獗,李材大破其据点周高山,设兵防守。盗贼有三个据点在新会境内,调遣副总兵梁守遇由恩平、游击王瑞由德庆进入,自己走肇庆中路,半夜杀死盗贼五百人,烧毁庐舍千余,让其地空出,雇人开垦为田。没有多久,倭寇五千人攻陷电白,大肆抢掠而去。李材率军追赶,在海口设下埋伏,等到倭寇逃跑时一举歼灭,夺回妇女三千多人。正好有内奸引导倭寇从黄山小道向东溃逃。李材大张声势扬言大军几路将至,以此疑惑倭寇,却返回故道迎击,将倭寇全部歼灭,又追赶袭击雷州的倭寇,倭寇都逃跑了。在阳江降服盗贼之首许恩。评论功绩,晋升为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