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一百一十五(8/10)

封肃王,这时他又请求恢复庄田,贾三近再次上疏争论,皇上于是没有给他。起初,有命令征收赋税以八分为率,不及格的将被罚。贾三近请求贫瘠地方的官吏减去一分,皇上下诏听从。中官温泰请求将关税、盐课全部输入内库,贾三近说课税本来是给边疆的,现在屯田荒芜了一半,开中法被破坏,边疆能依靠的就是这了,如果归入内库,必定误了边防大计,此项建议于是被搁置。很快,贾三近提为太常少卿。再升南京光禄卿,请假归家。

万历十二年(1585)征召他执掌光禄寺,这年秋天拜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畿辅发生大饥荒,贾三近赈贷有方,征召为大理寺卿。没有上任,以亲人年老归家抚养。后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又以亲人年老推辞,皇上不答应。不久之后死去。

李颐,字惟贞,江西余干人。隆庆二年(1568)中进士,授职中书舍人。博览、熟悉典故,盛负才气。万历初年,升为御史。同官胡氵孝、景嵩、韩必显,给事中雒遵相继遭到皇上指责,他上疏相救,可惜皇帝不听。清理湖广、广西军队,请求免除士民远戍之苦,只充军邻近的卫所,皇上予以批准。因违背张居正意愿,他出任湖州知府。改任苏松兵备副使、湖广按察使。郧阳发生兵变,知府沈钅夫被治罪,李颐为他申辩冤情,秘密杀死带头叛乱的人。后来因为母亲去世回到故乡。

服丧期满,官复原职,到陕西上任,升为河南右布政使。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府。再升为右副都御史。因勘定兵变,提为兵部右侍郎。长昂骄横,李颐与总兵王保将其心腹小郎儿等七人抓住,叛贼于是害怕。不久,其别部伯牙入寇,李颐率领将士将其击败于罗文峪,升左侍郎。过了很久,升右都御史。

其时,征收矿税的使者四出。马堂驻于天津,王忠驻守昌平,王虎驻保定,张晔驻通州。李颐上疏道:“燕京是王气所钟之地,离陵寝也近,一开凿必定损伤灵气。”又说:“畿辅土地荒芜,收成不高,而敕令使者索求不遗余力,恐怕临清变乱的惨剧,将会重新上演。”不久,辽东税使高淮诬蔑弹劾山海同知罗大器,李颐再一次上疏:“朝廷监官,外省的僚属,起初并没有统摄,况且辽阳的矿税与蓟门有何关系?假若都效法高淮的所作所为,有关官吏将无法归类处理。皇上执掌天下的权力,统治海内外,现在却尽落入宦官之手,早上上奏,下午回报,如同声音的回响。纵使所弹劾的人应当治罪,以什么名义呢?更何况无辜之人,被暴虐的摧残。”所上奏疏皆无下文。李颐在镇任职十年,威望大增。宦官害怕李颐的廉正,故而畿辅的老百姓稍稍能过安宁的日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以工部右侍郎之职代刘东星管理河道。建议上筑决口,下疏故道,为长远打算。两个月后,以积劳成疾而死。赠为兵部尚书。

李颐任职三十多年,破车瘦马,布衣蔬食。初为御史时,第一个请求在文庙祭祀胡居仁,未获批准。看见胡居仁的孙子希祖幼小且贫穷,就将女儿许配给他,并收留在家中抚养。弟弟谦早亡,把自己的荫庇特权给了他的儿子。

朱鸿谟,字文甫,山东益都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授官吉安推官。在诸生中赏识邹元标,待他很优厚,提为南京御史。邹元标和吴中行被治罪,朱鸿谟上疏救援,言语触怒张居正,被贬为平民。

朱鸿谟回到家乡,闭门讲学,不入城市。张居正死后,以原官起用,出使江西。上奏减免因水灾造成减产的赋税,请求减去饶州磁器,奏章没有被上报给皇帝。又上疏推荐因谏议被削去官职的人,违背了圣旨,被停发俸禄。提拔为光禄少卿。由大理寺少卿升为右佥都御史、操江提督。后又改为巡抚应天、苏州十府。征引二位先皇帝节俭的美德,请求裁减上供的纺织品,报告给皇帝。苏州一带徭役不均,命令以占有的田地为标准,不足百亩的不服徭役,县里予以登记,定出差别、等级。纨绔子弟横行乡里,无赖之徒与他们为非作歹,远近谣传他们将图谋不轨,朱鸿谟将他们一网打尽,上疏报告皇帝有叛乱。朝廷议论要出动部队,兵部主事伍袁萃极力劝说尚书石星,命令再做勘察,于是调解。朱鸿谟不久提为刑部右侍郎,死于任上。不能下葬,同僚凑钱才办理丧事。赠为刑部尚书,谥号恭介。

萧彦,字思学,陕西泾县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任命为杭州推官。万历三年(1575)升为兵科给事中。边塞上多有警报,守边的官吏就假传圣旨招降以邀赏。萧彦道:“议定招降叛逆的党徒,是为逮捕境内亡命之徒而设立的,想以此招降漠北的敌人。李俊、满四等休养生息百余年,一旦叛乱,后患无穷。招降之人不能让他们居于内地是很明白的。应该一切废止。”皇上听从了。以工科左给事中巡视陕西四镇的边务。回来后,向皇上奏报训练部队、储藏粮饷等十件事,皇上全部予以赞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