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一百一十七(7/7)

直逼中天。言官曾士楚、陈三谟甘心冒犯清议,率先请求张居正留下,人心顿然泯灭,举国如狂。现在星变没有消失,火灾又起来了。臣怎么敢爱惜生命,不抛头洒血为陛下进言。陛下之所以留下张居正,说是为国家的缘故,而国家所重视的莫过于纲常。首辅大臣是纲常的表率。纲常不顾,社稷怎能安宁?事情偶然为之,是特例。而万世不变的,是先王的制度。现在抛弃先王的制度,而效法近世的特例,像这样怎么能行呢?张居正现在因特例留下,碍着情面就任了。等到国家有大事庆贺、大祭祀,身为首辅,想避开则害了君臣大义,想出来则伤了父子之情。臣不知道陛下怎么安置张居正,张居正又把自己置于何地?徐庶因为母亲去世而向昭烈帝辞职说:‘臣方寸已乱。’张居正难道不是人家儿子而方寸不乱吗?位处人臣之上,却不修凡人的日常礼节,何以面对天下后世!臣听说过古代圣贤的帝王常常用孝来劝诫人,没有听说不让服亲丧的。身为人臣,转移孝道而侍奉君王,没有听说剥夺他人孝行的。用礼义廉耻教育天下唯恐不够,竟然将其剥夺,使天下做人家儿子的,都忘了对父亲养育三年的爱心,纲常沦落了。到那时想用法律整顿,怎么办得到呢?陛下果真眷念张居正,当用道德来爱护他,让他能奔丧尽孝,使他保全大节,那么就纲常树立而朝廷端正,朝廷端正则百官、万民莫不端正,灾变也没有不可消除的。”

当时吴中行、赵用贤请皇上让张居正奔丧,将父亲埋葬后再回到朝廷,而艾穆、沈思孝直接请求让他服三年之丧,所以,张居正尤其恼怒。吴中行、赵用贤杖六十下,艾穆、沈思孝杖八十下,另加手铐,置于诏狱中。过了三天,用木板抬出城门,艾穆派往戍守凉州。由于伤太重不醒人事。不久苏醒过来,于是派往戍守所。艾穆是张居正的乡人。张居正对人说:“昔时严分宜没有同乡攻击他,我不能与严分宜相比。”万历九年(1581),全面考核官吏,又将艾穆、沈思孝置于考察的名册上。

等到张居正死了,言官争相推荐他。艾穆起用为户部员外郎。任为四川佥事,逐渐升至太仆少卿。万历十九年(1591)秋天,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前任崇阳知县周应中、宾州知州叶春及行为义气过人,艾穆推荐他们代替自己,皇上没有回答。已经上任,有人报告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叛乱,贵州巡抚叶梦熊请求征讨。四川人大多说杨应龙势力强,不可以轻而易举征讨,艾穆也不想用兵,与叶梦熊意见不同。朝廷命令两位抚臣一同考察,杨应龙不愿到贵州,于是将他逮捕到重庆,对质后按罪当斩,杨应龙贡上物品赎罪,艾穆让他回去了。艾穆生病回乡,没有多久就去世了。后来杨应龙叛乱,议论的人追究艾穆的罪过,皇上夺去他的职务。

沈思孝,字纯父,浙江嘉兴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又过了三年,去吏部等候选派。高拱掌吏部,想留用他作为僚属,沈思孝极力推辞,于是授职番禺知县。殷天茂总管两广,想听从百姓与番人互市,而且开放海口诸山以征取税收,沈思孝坚持认为不可以。

万历初年,因卓有成绩,又成为刑部主事。张居正父亲去世不服丧,他与艾穆合作上疏提意见。廷杖后,被派去戍守神龟卫。张居正死后,官复原职,提为光禄少卿。执掌朝政的人讨厌李植、江东之和沈思孝等人。沈思孝升为太常少卿,御史龚仲庆奉承旨意诋毁他。沈思孝于是请求离职,皇上不允许。不久他升为顺天府尹,因宽恕冒名顶替的举人,降三级使用。沈思孝仍泰然自若穿着三品官的服饰,后被弹劾,调任南京太仆卿,仍旧降三级。没有多久,称病回家。

吏部尚书陆光祖起用他为南京光禄卿,不久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宁夏継拜叛乱,皇上下诏令沈思孝移驻下马关,声援总督魏学曾。沈思孝认为兵力太少,请求在浙江、宣府、大同召募士兵各五千,发内府的钱供应军队,并乞求宽免前任都御史李材的过错,命令他立功赎罪。下诏让沈思孝就地召募,而罢免李材不派他去。沈思孝与魏学曾讨论军事时意见不合,给事中侯庆远弹劾沈思孝舍弃边境之地而在内地防守,布置兵力保卫他的妻子及家人,不管边境战事。改为河南巡抚,他推辞不就任。

不久,征召他为大理卿。中官郝金假传圣旨被逮捕入狱,刑部将他的罪减小,沈思孝上奏驳斥,认为应当处死。皇上很高兴,提拔他为工部左侍郎。陕西进贡羊毛织品祸害百姓,因沈思孝上奏,朝廷下令减去十分之四。升右都御史,协助办理马政。起初,朝政推荐李祯为首,沈思孝为副,皇上特地任用沈思孝。有人怀疑他有人帮忙,给事中杨东明、邹廷彦相继上疏反对,皇上认为邹廷彦受杨东明的指使,贬杨东明,停发邹廷彦的俸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