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一百二十二(6/7)

亲自执行,明告天下用规章制度约束自己,那么天下万世将世世代代仰恭您的道德行为,以至永远。比那些滥用权术,文过饰非,蒙蔽天下人耳目的人,相去何以道里计。”

奏疏传入,皇帝大怒,写了一道百余字的谕旨发给内阁,极力辩明得病派遣官员的原因。因卢洪春逆旨妄言,下命拟旨将他治罪。阁臣准备剥夺卢洪春的官职,仍有人议论挽救他。皇帝不听,廷杖六十,贬斥为平民。各给事中说明情况营救他,违抗圣旨,受到严厉的谴责。各御史跟着上疏说情,皇帝很恼火,将各人分别不同程度地剥夺俸禄。卢洪春因此被罢免回家,很久之后才去世。光宗皇帝即位,赠为太仆少卿。

李懋桧,字克苍,安溪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职六安知州,进入京城担任刑部员外郎。

万历十四年(1586)三月,皇帝担心旱灾,命令有关部门陈奏有关方略。李懋桧和部郎刘复初等人竞相说出皇贵妃和恭妃册封的事情,奏章在同一天上交。皇帝发怒了,想重重地处罚他们,但说这事的人还有增无减。阁臣请求皇帝下诏各官衙的建议只限于自己职掌范围内的事情,并且不能够直接上交皇上,以此来安慰劝解皇帝。过了几天,皇帝也息怒了,各疏都被扣留在宫中。而李懋桧的奏疏中又有保养圣体、节制内供、控制近侍、广开言路、放粮赈灾、慎用刑罚、加强检举、限制田制等七件事,也都如石沉大海,得不到实行。

第二年,给事中邵庶在议论诚意伯刘世延时,指责提建议的各大臣。李懋桧上书说:“邵庶因为刘世延的条奏,就波及建议的人,想把他们全都赶尽杀绝。‘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邵庶难道没有听说这句话吗?当今天下百姓穷困,财源枯竭,到处都在发生饥荒,山西、陕西、河南,母子离别,满路上都是因饥荒而倒毙的人,疾苦危急的情形,是郑侠所不能描绘的,陛下既听不到也看不见。近来雷击中日坛,星星坠落的有如斗大,上天已发生变异以示警告,京城皇宫之间,儿子杀父亲,奴仆杀主人,世态人情竟如此乖张。邵庶以为四海之内已经无事可说了么?在朝廷的臣子,担任言官的只有十分之二、三。言官不必都是智者,不担任言官的不必都是愚人。且不说过去的事情,就像近年冯保、张居正勾结扰乱朝政,那些接连上疏挽留,歌功颂德,像陈三谟、曾士楚等人,都出自台谏之官,而请拿剑割衣袍、以廷杖贬斥而离职的,不是众位臣僚就是新提拔的书生。如果真如邵庶所说,天子幸而无事还好,假若发生意想不到的变故,陛下如何能够得知。邵庶还以为在朝廷禁止各部建议是好办法,臣恭读《大明律》,上面说百工技艺之人,如果有可以说的事,可以直到皇帝面前报告,如有阻拦的,斩无赦。《大明会典》和皇祖《卧碑》也多次说到此事。百工技艺之人,有建议尚且不敢阻拦,况且各司百官呢?邵庶的建言一旦得以确立,志士就会消失,建议就会逐渐被阻塞,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臣子不能够表达忠诚,国家的祸害一定会从邵庶开始。陛下一定要加强百官越权的禁令,不如严格言官失职的处罚。当说不说,判他负君误国的罪行。轻则记大过,重则剥夺官职。科道官的升迁,全看奏章的多少得失为准,那么言官无不直言,庶官无事可言,用不着禁止官员超越职权,天下太平自然会到来。”

皇帝斥责他沽名钓誉,下令贬官一级。科道联合挽救,皇帝不答应。邵庶联合同好胡时麟、梅国楼、郭显忠又轮流上疏弹劾他,于是又降了李懋桧一级官,降为湖广按察司经历。担任礼部主事,因父母丧礼回家,多次被推荐得不到起用,在家里过了二十年,才由原官职被起用。提升为南京兵部郎中。天启初年,死在太仆少卿任上。

李沂,字景鲁,湖北嘉鱼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改庶吉士。十六年冬天,授职吏科给事中。宦官张鲸掌管东厂,横行无忌。御史何出光弹劾张鲸的八条死罪,并且涉及他的同党锦衣都督刘守有、序班邢尚智。邢尚智被处死,刘守有除名,张鲸受到严厉谴责,但仍担任原官职。御史马象乾又弹劾张鲸,极力抨击执政者,皇帝将马象乾下狱。大学士申时行等人极力营救他,并且驳回了皇帝的御批,没有答复。许国、王锡爵又各自申诉营救,这才停止了以前的命令,而张鲸竟然没有受到处罚。外面议论,以为张鲸用金银财宝献给皇帝得以免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