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一百六十四(9/10)

衣佥事。吏部尚书徐石麟离职后,大臣们讨论让国维接任,马士英不用他,而用了张捷。国维于是请假探亲,回乡去了。

南京失守一个月后,潞王在杭州监国,没几天就投降了。闰六月,国维到台州朝见鲁王,请鲁王监国。鲁王当天就移驻绍兴,提升国维为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让他在钱塘江上统帅部队。总兵官方国安这时也从金华来了。马士英一向跟国安要好,现在躲在他的部队中,申请入朝。国维弹劾了他十大罪状,士英才不敢入朝。国维连续收复了富阳、于潜,在沿江的要害地带扎下木城防守,联合了国安及王之仁、郑遵谦、熊汝霖、孙嘉绩、钱肃乐的各支部队,想做好持久战的打算。

顺治三年(1646)五月,国安等各军因为缺饷溃败,鲁王逃到台州航行离去,国维也返回家乡东阳防守。六月,他看到大势已去,无法支持下去,写了三首绝命诗,赴水自杀了,终年五十二岁。

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任浚县知县。

崇祯七年(1634),他升任御史。第二年春天,贼寇打下凤阳,他上书就消灭贼寇的事讲了五点意见。不久因为皇陵受到战火威胁,他上书批评辅臣不应该对战事谋划疏远,悲喜不关于心,庄烈帝没有追究。过后他外出巡察福建,几次因为平定贼盗的战功受到奖赏。回朝以后,他上书说:“监司胡乱钻营,花样百出,心中想让谁呆在那里,就可以让他换个地方,说是借用人才。一个官员,今年在河北、陕西,明年调到福建、广东,道路往返,动不动就是几千里,时限的耽误,经常超过几个月。官员多一次更换地方,就多一份纷扰侵害。”庄烈帝同意了他的意见。十二年二月,杨嗣昌出任督师。肯堂进奏说“:自古以来平定叛乱的办法,贼寇刚刚起事,就予以解散;如果是势力已经形成,就应加以剪除,没有专用招安的。现在辅臣接受新的任命出去剿贼,贼寇一定会故技重演,假装摇尾乞怜,而那些耽误过军事的大臣想借用招安掩饰以往的败局,一定会采用各种办法迷惑陛下,仍然提出招安的主张来。请陛下特别下达一道命令,对贼寇专门从事剿除,有谁提出招安的主张,立即重法严惩。”庄烈帝批评他的意见偏执、主观。

十四年四月,肯堂上书说:“流寇攻城破邑,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这是督师嗣昌任职前所没有过的事。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首先解除嗣昌的职权。”他的奏疏刚递进去嗣昌就死掉了。十二月肯堂又上书说“:现在讨伐贼寇不能说是没有人才,巡抚之外又有抚治,总督之上又有督师。官名虽然不同,所要办的事和他们的权限没什么差别。现在湖北只管自己报捷,河南只管报败,甚至南阳失守,祸及亲王,也无人过问,督师的职掌到底是什么呢?试问现在担任督师的大臣,是把运筹帷幄之中,发出指示当成自己的功绩呢,还是划分贼群各自剿除,把焦头烂额当成自己的责任?现在担任陕西、保定两地督师的大臣,是要兼顾封疆,互为犄角呢,还是遇贼追剿,或专门统领出境的部队呢?现在担任巡抚重任的,是完全听督师的命令,进退都由他指挥呢,还是兼看贼势的松紧,战守可以自取其利呢?以上这些关键,朝廷都不加过问,中枢在这里想当然地做出决策,下边的大臣在那里稀里糊涂地执行。弄到失地丧师的时候,中枢纠举督抚来自我开脱,督抚又相互推诿推卸责任,疆场上的战事就这样没法子办了。”庄烈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把他的奏疏交给有关部门详细讨论。十五年,肯堂请求召回那些因为提建议被贬出的大臣,朝廷就恢复了给事中阴润、李清、刘冒,御史周一敬的官职。肯堂被提拔为大理丞,不久又升任右佥都御史,外出巡抚福建去了。

总兵郑鸿逵护唐王朱聿键到福建以后,与他的哥哥、南安伯郑芝龙以及肯堂劝说唐王即了皇位,肯堂就被加官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曾樱来后,言官奏请让曾樱掌管吏部,于是唐王让肯堂改掌都察院。肯堂自请从海路到江南,号召义师举事,请唐王从仙霞直趋浙东,与自己相互声援。唐王于是给他加官为少保,给他发了敕命、印信,由他自行见机行事。芝龙怀有二心,暗中阻挠他,肯堂未能成行。

顺治三年(1646),唐王败死,肯堂漂泊海外。六年,他去到舟山。鲁王任用他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部队乘满天大雾的机会集结在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保护鲁王航海走掉,嘱咐肯堂防守。城中兵力只六千,居民一万多,坚守了十多天。城被打下后,肯堂身穿官袍朝南坐着,让四个妾、一个儿媳、一个孙女先死,然后从容不迫地写下绝命诗,上吊自杀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