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一百七十四(7/10)

除淫祠一百数十处,以此建为社学。因病辞官还乡,当地士民立祠纪念他。

张弼自幼聪敏,出类拔萃,善写诗文,工于草书。其草书奇特,放纵不羁。自号东海,张东海之名流传到外国。他做诗信手纵笔,多不起草,即使有草稿,因别人爱其字,也立即被拿去。弼与李东阳、谢铎友善,他曾评价自己“:我平生是书法不如诗词,诗词不如文章。”东阳开玩笑说:“英雄欺人时常如此,不可信。”谢铎称赞他好学不倦,诗文成一家之言。

程敏政,字克勤,休宁人,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十岁时随父亲在四川做官,有奇才,巡抚罗绮视他为神童,举荐于朝廷,英宗召入朝面试,果然才华出众,非常高兴,诏令他在翰林院读书,衣食由官府供给。学士李贤、彭时都喜欢他,颇器重他,贤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他。敏政于成化二年(1466)进士及第,授编修,任左谕德,为太子讲学。翰林中,学问最广博的要数敏政,文章古雅数李东阳,德行真纯数陈音,各为一时之冠。孝宗即位,提升敏政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负责经筵讲座。

敏政为名臣之子,才高,以文学自负,常看不起同辈人,因而颇为人所忌怨。弘治元年(1488)冬,御史王嵩等借雨水为灾,弹劾敏政,强迫他退职。五年后才又起用,改任太常卿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晋升为礼部右侍郎,专管内阁诰敕。弘治十二年,与李东阳主持会试,举人徐经、唐寅预做文,与考试题相合。给事中华昶弹劾敏政,说他出卖了试题。当时还未发榜,诏敏政不阅卷,将录取的人令东阳会同考官复校。徐、唐二人试卷皆不在所取复校的试卷之中。东阳向朝廷报告如此情况。批评者还不肯罢休,将敏政、昶、经、寅俱下狱。因为徐经曾送礼求见敏政,唐寅曾向敏政乞求文章,将此二人贬为吏,强制敏政辞职,华昶以弹劾不符事实罪调为南京太仆寺主簿。敏政出狱愤慨不已,不久病逝。后赠礼部尚书,有人说敏政下狱,是傅瀚想夺他的职位,唆使华昶劾奏。其中的秘密,至今不明。

罗玘,字景鸣,南城人。博学,好古文,文章追求奇特深奥。四十岁时,向朝廷纳粟而得入国子监学习。当时,丘浚为国子监祭酒,规定南人不得留在北京国子监,玘极力请求,浚骂他说:“你识几个字,如此之倔强!”罗 玘回答说:“只有宫中秘藏的书未读。”浚暂且让他留下来。有一天考他文章,浚看后大为惊异。成化末年,在京应考第一。第二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他更加着力于古文,每当写作时,或上到高树,或闭坐一室,冥思苦想,形容憔悴。从此,文章更奇, 玘也更加自负。

罗玘注重节义。司谏官员因救刘逊而尽下狱,玘建议宽大。宦官李广死,留下一册籍,上面记有贿赂他的大臣姓名,皇帝大怒,命谏官指名弹劾。罗 玘上书说“:大臣为百官之表率,如今贿赂宦官,固应重治其罪,但天下及四周邻国都看着朝廷,一旦指名暴露其罪恶,边境及海外之人,会产生轻视朝廷之心。谏官们并未看册籍上记的是些什么,只凭猜想来论罪,如何分清是玉还是石?一经揭发论罪,玷污终身。臣请朝廷密谕这些大臣称病退职,或借他事撤职,这样不损朝廷威声,而吏治清廉。”皇帝采纳。 玘任职期满,晋升为侍读。

正德初年,调任南京太常寺卿。刘瑾乱政,李东阳对此态度是模棱两可。玘在科考进士时,东阳为主考官。他写信给东阳,批评他不忠不义,请削去他为其门生的名分。不久, 玘晋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他办事严谨,僚属都怕他。京师地区盗贼纵横,而且尚未册立皇太子。玘上书批评,言词激切,指责了执政大臣。正德七年(1442)冬,为考核其政绩而来到北京,称病辞官归家。宁王宸濠慕其名,遣人来送礼, 玘避于深山不见。宸濠反叛时,玘已病,写信江西守臣,约兵讨贼,但事未办成就去世了。嘉靖初年,赐谥文肃,学者称他“圭峰先生”

储巏,字静夫,扬州府泰州人。九岁就能写文章。母亲患病,他割自己身上的肉为母亲治病。母亲病逝,虽家贫仍尽力营造坟墓。白日哀守墓旁,夜间仍读书不辍。成化十九年(1483)乡试中举,翌年会试第一名,授南京考功主事。孝宗即位,疏荐以前直谏而遭贬谪的臣僚,如主事张吉、王纯,中书舍人丁玑,进士李文祥等,都被录用。其后,巏晋升为郎中。吏部尚书耿裕知巏贤能,调他入北京吏部。其考核官吏的好坏及其政绩的得失,完全出于公心,毫无偏私。有次考核一官员,耿裕改他的评语,巏严肃地说“:公这样做,同王介甫无异!”当时,其他官员都在一旁,使得裕难看。裕轻轻说道“:郎中的话说得对,但除我之外,别人是不能容忍的。”升巏为太仆少卿,奏请命史官记载皇帝的言行,如古代左右史官那样。这意见当时不能采纳。巏进升为太仆寺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