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6/10)

命,叫将帅们扬旗击鼓,三路同时出发,和宋朝军队交战三次,杀死、俘获了很多敌人,直达长江南岸。初九,包围了鄂城。闰十一月初一,世祖回驻青山矶。初二,宋朝的贾似道派宋京前来求和,世祖派赵璧等人对宋京说:“你们为了生灵的缘故前来求和,意图很好,但我是奉命征伐南方,又怎么能停止呢?如果你们真有事奉大国的心意,就应当向朝廷请求。”这一天,大军返回北方。

世祖中统元年(1260)春,三月初一,世祖的车驾到达开平。亲王合丹、阿只吉率领西路的诸侯王,塔察儿、也先哥、忽剌忽儿、爪都率领东路的诸侯王,都来相会,与大臣们一起奉劝世祖登帝位。世祖再三逊让,而诸侯王和大臣们坚持请求。二十四日,世祖即皇帝位,任命。。。。、赵璧、董文炳为燕京路宣慰使。陕西宣慰使廉希宪说“:高丽国王曾经派遣他的世子王亻典入朝觐见,把他拘留了三年没让他回去。现在听说他的父亲已经死去,如果立王亻典为国王,送他回国,他一定会怀念我们的恩德,这就等于不费兵卒而得了一个国家。”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对,让王亻典改住在客馆中,派兵侍卫,送他回去,并赦免了他国内的人。

夏,四月初一,建立中书省。任命八春、廉希宪、商挺为陕西、四川等路的宣抚使,赵良弼为参议司事,粘合南合、张启元为西京等地方的宣抚使。初二,皇上下诏,晓谕高丽国王王亻典,仍然把所掳掠的百姓以及逃亡在外的人户归还给他,禁止边将随意抢掠。初四,向全国下诏,宣布即皇帝位。诏书说:

“我凭着祖宗开创的疆域,据有四方,武功屡获建树,文治却颇见欠缺,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大凡时间有先有后,事情有缓有急,天下的大事业,不是一个圣王一朝天子所能够各方面全都顾到的。先皇帝刚即位的时候办事雷厉风行,准备大干一番。从自己方面说,忧国忧民之心虽然十分迫切,但在尊重贤能、使用人才方面却未能找到合适的人选。正当我督率师旅进军夔门的时候,却突然传来先皇帝升天的噩耗。哪能预料到出师未捷的遗恨,竟然不能够终止呢!

“年纪尚轻的我,渡过长江之后正准备深入敌境,却听到京师发生了严重的征民为军的扰害。百姓们惊慌恐惧,好像一天都无法度过似的。我为此而感到惶惧,乘着驿车赶回来。眼前的急难虽然缓解了,而境外的战事还没有结束。于是召集大家商议,以征集好的办法。没想到宗亲们竟会盟,先行推戴我为国君。东西虽然相隔万里之遥,名公巨卿们有的却不蒙召而来到,人们不谋而合,都说国家的大统不能够长久空缺,神人的厚托一刻也不能落空。谋求于当今,在太祖嫡亲的孙儿中,已故宪宗皇帝的同母弟弟,无论从德才还是从长幼看,只有我一个人最为合适。我虽然处于征战之中,却总是保留着仁爱的心肠,广泛地施予、救济着人们,确实可以做天下的主宰。皇天扶助顺应天命的人,人为的谋略是不能与天命相比的。按祖训继承国祚的大法现在依然存在,谁又敢不依从。我郑重而又坚决地推让,以至于一而再,再而三。而诸侯王和百官的祈求恳请更加坚决,发誓要以死来请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好俯顺舆情,勉强登上帝位。我自思寡德暗昧,所生的时代艰难很多,就像涉足于深渊上的薄冰一样,不知道如何补救。正当开始临朝执政的时候,应该重新制定弘大长远的规划。既效法前代,又灵活运用,这正是当前要做的。务必施行实在的恩德,不提倡虚应的文字。虽然太平时代不容易立即实现,而吃喝却是必须先行解决的。唉,继承大统的运数既然轮到了我,只得恭敬地顺应上天赋予的使命,既是勋旧宗亲所托付,我又怎敢忘记祖宗的规矩呢?建立皇极,开创元始,使百姓们有一个新的开始。我所做不到的,更将依靠我远近的宗族,朝里朝外的文武官员,同心协力,呈献无可更替和否定的助益。特此广泛地告知各方的百姓,体察我恳切的用心。”

初十,任命翰林侍读学士郝经为国信使,以翰林待制何源、礼部郎中刘人杰做他的副手,出使宋朝。十九日,收集朝廷内外官吏的公文牌牒。派遣帖木儿、李舜钦等巡行各部,考察各地各类工匠。设置紧急驿站。二十八日,征召各道兵员六千五百人前往京师担任宿卫的任务。在涟水军设立贸易市场,下禁令,私商不许偷越国境,违犯禁令者处以死刑。当月,阿里不哥在和林城西面的按坦河私立伪号。征召贾居贞、张儆、王焕、完颜愈乘驿车前来宫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