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四(2/7)

和曲州,(下。)州在路西南,蛮名叵簉甸,僰、犭鹿诸蛮所居。地多汉冢,或谓汉人曾居。蒙氏时,白蛮据其地,至段氏以乌蛮阿历刂并吞诸蛮聚落三十余,分兄弟侄治之,皆隶罗婺。元宪宗六年,改叵簉甸曰和曲。至元二十六年,升为州。领二县:

丽江路军民宣抚司,路因江为名,谓金沙江沙金,故云。源吐蕃界。今丽江即古丽,两汉至隋、唐皆为越巂郡西徼地,昔么蛮、些蛮居之,遂为越析诏。二皆乌蛮,居铁桥。贞元中,其地归南诏。元宪宗三年,征大理,从金沙济江,么、些负固不服。四年,平之,立茶罕章民官。至元八年,立宣司。十三年,改为丽江路,立军民总府。二十二年,府罢,于通安、津之间立宣抚司。领府一、州七。州领一县。

开南州,(下。)州在路西南,其川分十二甸,昔朴、和泥二蛮所居也。庄皃王滇池,汉武开西南夷,诸葛孔明定益州,皆未尝涉其境。至蒙氏兴,立银生府,后为金齿、白蛮所陷,移府治于威楚,开南遂为生蛮所据。自南诏至段氏,皆为徼外荒僻之地。元中统三年平之,以所隶威楚万。至元十二年,改为开南州。

鹤庆路军民府,(下。)府治在丽江路东南,大理路东北,夷名其地曰鹤川、样共。昔隶越析诏,汉、唐未建城邑。开元末,阁罗凤合六诏为一,称南诏,徙治羊苴城,地近龙尾、鹤柘,今府即其地也。大和中,蒙劝封祐于样共立谋统郡。蒙氏后,经数姓如故。元宪宗三年内附,为鹤州。七年,立二千,仍称谋统,隶大理上万。至元十一年,罢谋统千,复为鹤州。二十年,为燕王分地,隶行省。二十三年,升为鹤庆府。领一县:

南甸,(下。路治本县,蛮曰瀼甸,又称洟陬笼。至元二十六年改为县。)元谋。(下。夷中旧名环州,元治五甸,至元十六年改为县。)

易笼,(下。易笼者,城名,在州北,地名倍场。县境有二,蛮语谓洟为,笼为城,因此为名。昔罗婺大酋居之,为群酋会集之所。至元二十六年,立县。)石旧。(下。县在州东,有四甸:曰掌鸠,曰法块,曰抹捻,曰曲蔽。掌鸠甸有溪绕其三面,凡数十渡,故名,今讹名石旧。至元二十六年,立县。)

武定路军民府,(下。)唐隶姚州,在滇北,昔獹鹿等蛮居之。至段氏使乌蛮阿〈舟治〉纳洟胒共龙城于共甸,又筑城名曰易龙,其裔孙法瓦浸盛,以其远祖罗婺为名。元宪宗四年内附。七年,立为万,隶威楚。至元八年,并仁德、于矢为北路。十二年,割,改本路为武定。领州二。州领四县。(本路屯田七百四十八双。)

府一

云远路军民总府,元贞二年置。

氏并六诏,征东蛮,取和和二城,置石鼓县,又于沙却置俗富郡。沙却即今州治。至段氏封明量为楚公,欠舍、沙却皆隶之。元宪宗三年,其酋内附。七年,立欠舍千、石鼓百。至元二十二年,改欠舍千为镇南州,立定边、石鼓二县。二十四年,革二县为乡,仍隶本州。

顺州,在丽江之东,俗名睒。昔顺蛮居剑、共川。唐贞元间,南诏异牟寻破之,徙居铁桥、大婆、小婆、三探览等川。其酋成斗族渐盛,自为一,迁于睒。至十三世孙自瞠犹隶大理。元宪宗三

州二

剑川。(下。县治在剑川湖西,夷云罗鲁城。《唐史》南诏有六节度,剑川其一也。初蒙氏未合六诏时,有狼穹诏与南诏战,不胜,遂保剑川,更称剑狼。贞元中,南诏击破之,夺剑、共诸川地,其酋徙居剑睒西北四百里,号剑羌。蒙氏终,至段氏,改剑川为义督睑。宪宗四年内附。七年,立义督千。至元十一年,罢千,立剑川县,隶鹤州。军民屯田共二千余双。)

彻里军民总府,大德中置。(大德中,云南省言:“大彻里地与八百媳妇犬牙相错,势均力敌。今大彻里胡念已降,小彻里复控扼地利,多相杀掠,胡念日与相拒,不得离,遣其弟胡朝,指画地形,乞别立彻里军民宣抚司,择通习蛮夷情状者为之帅,招其来附,以为取之地。”乃立彻里军民总府。)

广通。(下。县在州之北,夷名为路睒,杂蛮居之。南诏阁罗凤曾立路睒县,至段氏封明量于威楚,其后宜州酋些莫徒裔易裒等附之,至长寿遂于路睒,易裒去旧堡二十里,山上筑城白龙戏新栅。宪宗七年,长寿内附,立路睒千。至元十二年改为广通县,隶南安州。)

广南西路宣抚司。(阙。)

北胜府,在丽江之东。唐南诏时,铁桥西北有施蛮者,贞元中为异牟寻所破,迁其居之,号剑羌,名其地曰成偈睒,又改名善郡。蒙氏终,段氏时,智升使其孙大惠镇此郡。后隶大理。元宪宗三年,其酋俊内附。至元十五年,立为施州。十七年,改为北胜州。二十年,升为府。

南安州,(下。)州在路东南,山岭稠叠,内一峰竦秀,林麓四周,其有泉。昔黑爨蛮祖瓦晟吴立栅居其上,孙渐盛,不隶他,至氏封威楚方隶焉。宪宗立刍千,隶威楚万。至元十二年,改千为南安州,隶本路。领一县:

禄劝州,(下。)州在路东北,甸名洪农碌券,杂蛮居之,无郡所。至元二十六年,立禄劝州。领二县:

威远州,(下。)州在开南州西南,其川有六,昔扑、和泥二蛮所居。至蒙氏兴,开威楚为郡,而州境始通。其后金齿、白夷蛮酋阿只步等夺其地。中统三年征之,悉降。至元十二年,立开南州及威远州,隶威楚路。

州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