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五年正月,河北河南廉访副使奥屯言:“近年河决杞县小黄村
,滔滔南
,莫能御遏,陈、颍濒河膏腴之地浸没,百姓
散。今
迫汴城,远无数里,傥值霖雨
溢,仓卒何以防御!方今农隙,宜为讲究,使
归故
,达于江、淮,不惟陈、颍之民得遂其生,窃恐将来浸
汴城,其害匪轻。”于是大司农司下都
监移文汴梁分监修治,自六年二月十一日兴工,至三月九日工毕,总计北至槐疙疸两旧堤,南至窑务汴堤,通长二十里二百四十三步。创修护城堤一
,长七千四百四十三步,下地修堤,下广十六步,上广四步,
一丈,六十尺为一工。堤东二十步外取土,内河沟七
,
浅
下阔狭不一,计工二十五万三千六百八十,用夫八千四百五十三,除风雨妨工,三十日毕。内
河沟,南北阔二十步,
五尺。河内修堤,底阔二十四步,上广八步,
一丈五尺,积十二万尺,取土稍远,四十尺为一工,计三万工,用夫百人。每步用大桩二,计四十,各长一丈二尺,径四寸。每步杂草千束,计二万。每步签桩四,计八十,各长八尺,径三寸。
手二十,木匠二,大船二艘,梯嬕桓保绳索毕备。
有冲决,为闭
,正及农忙,科桩梢,发丁夫,动至数万,所费不可胜纪,其弊多端,郡县嗷嗷,民不聊生。盖黄河善迁徙,惟宜顺下疏
。今相视上自河
,下抵归德,经夏
涨,甚于常年,以小黄
分
之故,并无冲决,此其明验也。详视陈州,最为低洼,濒河之地,今岁麦禾不收,民饥特甚,
为拯救,奈下
无可疏之
。若将小黄村河
闭
,必移患邻郡;决上
南岸,则汴梁被害;决下
北岸,则山东可忧。事难两全,当遗小就大。如免陈村差税,赈其饥民,陈留、通许、太康县被灾之家,依例取勘赈恤,其小黄村河
仍旧通
外,据修筑月堤,并障
堤,闭河
,别难拟议。”于是凡汴梁所辖州县河堤,或已修治,及当疏通与补筑者,条列
备。
文宗至顺元年六月,曹州济县河防官本县尹郝承务言:“六月五日,魏家
黄河旧堤将决,不可修筑,以此差募民夫,创修护
月堤,东西长三百九步,下阔六步,
一丈。又缘
势瀚漫,复于近北筑月堤,东西长一千余步,下广九步,其功未竟。至二十一日,
忽泛溢,新旧三堤一时咸决,明日外堤复坏,急率民闭
,而湍
迅猛,有蛇时
没于中,所下桩土,一扫无遗。又旧堤岁久,多有缺坏,差夫并工筑成二十余步。其魏家
缺堤,东西五百余步,
二丈余,外堤缺
,东西长四百余步。又磨
护
堤,低薄不足御
,东西长一千五百步。魏家
卒未易修,先差夫补筑。磨
七月十六日兴工,二十八日工毕。二十二日,
视至朱从
西,旧堤缺坏,东西长一百七十余步,计料堤外贴筑五步,增
一丈二尺,与旧堤等,上广二步。于磨
修堤夫内,摘差三百一十人,于是月二十三日
役,至闰七月四日工毕。”郝承务又言:“魏家
砖堌等村,缺破堤堰,累下桩土,冲洗不存,若复闭筑,缘缺堤周回皆泥淖,人不可居,兼无取土之
。又沛郡安乐等保,去岁旱灾,今复
涝,漂禾稼,坏室庐,民皆缺
,难于差倩。其不经
害村保民人,先已遍差补筑黄家桥、磨
诸
堤堰,似难重役。如候秋凉
退,倩夫修理,庶苏民力。今冲破新旧堤七
,共长一万二千二百二十八步,下广十二步,上广四步,
一丈二尺,计用夫六千三百四人,桩九百九十,苇箔一千三百二十,草一万六千五束。六十尺为一工,无风雨妨工,度五十日可毕。”本县准言,至八月三十日差夫二千四百二十,关请郝承务督役。郝承务又言:“九月三日兴工修筑,至十八日大风,十九日雨,二十四日复雨,缘此辛
、孙家
障
堤堰又坏,计工役倍于元数,移文本县,添差二千人同筑。二十六日,元与成武定、陶二县分筑魏家
八百二十步修完。十月二日,至辛
、孙家
,从实又量元缺堤,南北阔一百四十步,内
地五十步,
者至二丈,浅者不下八九尺,依元料用桩箔补筑,至七日完。又于本
创筑月堤一
,西北东南斜长一千六百二十七步,内成武、定陶分筑一百五十步,实筑一千四百七十七步,外有元
七年七月,汴梁路言:“荥泽县六月十一日河决塔海庄东堤十步余,横堤两重,又缺数。二十三日夜,开封县苏村及七里寺复决二
。”本省平章站
赤亲率本路及都
监官,并工修筑,于至治元年正月兴工,修堤岸四十六
,该役一百二十五万六千四百九十四工,凡用夫三万一千四百一十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