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至于害民误国。”世祖不听。安童见天下大权尽归尚书省,于至元二十五年多次辞职,朝廷不准。二十八年才罢去相位,仍旧管理宿卫事。
至元三十年(1293)正月,病逝于京师乐安里,年四十六岁。世祖十分哀痛,诏令大臣监理丧事。大德七年(1303),赠推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忠宪王。为之树碑,曰《开国元勋命世大臣之碑》。
安童之子兀都带,器度宏远,世祖时任近卫军长官。对母亲十分孝敬。成宗即位,拜为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领太常寺事,常在宫廷参与大政方针的制定。大德六年(1302)卒,终年三十一岁。至大二年(1309),赠输诚保德翊卫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王,谥“忠简”子拜住,另有传。
廉希宪字善甫,布鲁海牙之子,自幼就身材魁伟,举止与一般儿童不同。十九岁时入王府侍奉皇弟世祖,深得世祖宠爱。希宪特别好读经史,手不释卷。有一天正读《孟子》,忽闻世祖召见,匆忙将书揣入怀中。世祖问《孟子》书中所言何事,希宪说讲的性善、义利、仁暴等。世祖嘉奖他有学问,称他为“廉孟子”,于是知名于世。希宪还善射,有天在世祖面前力挽劲弓,三发三中,众人钦佩他“文武全材”
宪宗四年(1254)世祖以京兆为其封地,任希宪为京兆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族的封地分布于左右,境内羌戎杂居,号称难治之地。希宪探求人民疾苦原因,抑强扶弱。空闲时向名儒如许衡、姚枢等人请教治世之道。并提请世祖用许衡来管理京兆学校,以教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并将儒士另立户籍。宪宗九年(1259),世祖渡江攻取鄂州,希宪率领儒生百余人拜伏于军门,呈请世祖在王师渡江以后“,凡军中所俘士人由官府出钱赎身,遣归原籍,以表示殿下广施恩典”世祖采纳了这个建议,因此被放还的儒士达五百余人。
宪宗崩,希宪力劝世祖立即还朝继承皇位,以安天下。世祖命希宪先去察看形势。希宪当即分析形势说:“刘太平、霍鲁海在关右,浑都海在六盘,征南诸军又散于秦、蜀一带。刘太平为人险诈,素来畏惧殿下,倘若他依恃关中险要地势,图谋不轨,将难以控制,最好派赵良弼去观察动静。”世祖言听计从。这时阿里不哥又发乱于北边,遣脱忽思进兵河朔。世祖命希宪赐膳给宗王塔察儿。希宪去后力劝塔察儿拥戴世祖即皇位,事成之后当委以重任。回来将这一切告诉世祖,世祖称赞他的智谋与果敢。
中统元年(1260)世祖回到开平,宗室诸王劝他早登皇位,希宪又以天命所归人心所向来劝进,还说:“阿里不哥与殿下是同胞兄弟,多年镇守北方,也在图谋皇位,形势发展不可预料,最好早定大计。”世祖接受他们的拥戴,不再谦让,次日即位,建元中统。希宪还奏请放高丽王子亻典回国,遣使与宋议和,诏令南伐诸军北归。世祖一一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