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曰:“世祖所御之帐,所服之衣,固非臣所敢当,而乘舆尤非所宜蒙也。贪宠过当,臣实不敢。”帝顾左右曰:“他人不知辞此。”别命有司置马轿赐之,俾得乘至殿门下。
仁宗即位,入朝,特授光禄大夫、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太仆少卿。延祐元年,败叛王也先不花等军于亦忒海迷失之地,遣使入报,赐以尚服。二年,败也先不花所遣将也不干、忽都帖木儿于赤麦干之地。追出其境,至铁门关,遇其大军于紥亦儿之地,又败之。四年,帝念其功而悯其老,召入商议中书省事,知枢密院事。大理国进象牙、金饰轿,即以赐之。每见必赐坐,每食必赐食,待以宗室亲王之礼。床兀儿常曰:“老臣受朝廷之赐厚矣,吾子孙当以死报国。”至治二年卒,年六十三。后累封扬王。
子六人:燕帖木儿,答剌罕、太师、右丞相、太平王;撒敦,左丞相;答里,袭封句容郡王。
部分译文
阿术,姓兀良氏,都元帅兀良合台之子,沉着机敏,有勇有谋。宪宗时,随父征西南夷,率精兵为斥候,所向无敌。平大理,降交趾,均有战功,事见《兀良合台传》。
世祖即位后,阿术执掌宿卫。中统三年(1262),参加平叛李王。。有功,拜征南都元帅。至元元年(1264)八月,攻占两淮,军声大振。四年八月,进军襄阳、南郡,夺取仙人、铁城等寨,俘人口五万。回师途中,在襄、樊间遭到伏击,阿术用计大败宋军,斩敌万余人。五年,在汉水两岸筑鹿门、新城等堡,使援襄宋兵不能前进。六年七月,连日大雨,汉水大涨,宋将夏贵、范文虎相继率兵来援襄阳,阿术大败宋军,杀、溺、生擒共五千余人,缴获战船百余艘。接着修治战船,教练水军,建筑圜城,以威胁襄阳。范文虎再率水军来解襄阳之围,来兴国率百艘战舰攻百丈山,均被阿术击败于湍滩。九年三月,元军攻破樊城外城。宋副将张顺、张贵率船百只,满载军衣,自上游支援襄阳。阿术挥军攻击,顺战死,贵逃入襄阳城内。不久,张贵乘船顺流东下,又遭阿术与元帅刘整的伏兵袭击。张贵被擒,其余战死。是年九月,加阿术为同平章事。十二月,阿术攻克樊城,宋襄阳守将吕文焕出降。
十年七月,阿术奉命进军淮东,抵扬州城下,宋军以千骑出战,阿术以伏兵袭击,擒宋将王都统。
十一年正月,入朝与参政阿里海牙奏请伐宋。世祖允准,于是奉诏与丞相伯颜、参政阿里海牙一同领兵伐宋。三月,晋升为平章政事。九月,元军进至郢州之盐山,得悉宋沿江九郡精锐之师尽集中于郢江东西两城,难以通过,不如先取黄家湾堡,该地东有河口,可由此拖船入湖,转向下游。于是阿术不攻郢城,而改行于大泽中。忽然,宋骑兵千骑突然追来,而阿术才数十骑,他们奋力反击,斩杀宋军五百余人,生擒赵、范二统制。元军攻克沙洋、新城,前军已抵复州,守将翟贵开城投降。
宋将夏贵以大舰扼守江、汉河口,两岸也防御甚严。阿术采用属将马福之计,回舟沦河口,穿越湖中,从阳逻堡西沙芜口入长江。十二月,元军至阳逻堡,但攻之不下。阿术对伯颜说“:攻城是下策,若分一半水军沿岸西上,泊驻青山矶对岸,伺机乘虚进攻,可以取胜。”伯颜同意这一战略。第二天,阿术遥见南岸沙洲,即率军抢占。宋将程鹏飞调军抵抗,双方大战于江中,鹏飞败走。大军乘胜登岸追击至鄂州东门而还。夏贵闻知阿术飞渡长江,大惊,率所领兵舰三百艘先逃,其余溃散,元军攻下阳逻堡。
伯颜召集诸将讨论下步进军方略,有人认为应先取蕲州、黄州。阿术则认为“:若赴下流,退无所据,上取鄂州、汉阳,虽迟十天左右,但有根据地,此为万全之计。”至元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元军水陆并进,直趋鄂州、汉阳,焚宋船三千艘,火光照天,汉、鄂两城大为恐慌,相继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