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采纳了这个办法,于是规定:天下赋税,每二户出丝一斤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五户出丝一斤作为诸王功臣的生活费用。地税,中等田每亩征粮二升半,上等田三升,下等田二升,水田每亩五升。商税三十取一。盐价,四十斤值银一两。内府工匠制造器物,耗费原料很多,且十之八九为私人所有。楚材请朝廷加以考察核实,应该用料多少,定为制度。朝廷计划向民间征取牝马,楚材劝阻说:“凡种粮养蚕的地方,并不产马,若施行征马,以后必有害于民。”太宗又采纳了他的意见。当时州郡长官多向商人借高利贷,称“羊羔儿利”,其后卖妻卖子也还不清。楚材奏请规定贷利息不得多于本金,定为永久制度。民间有借债不能偿还者,官府代还。在楚材的建议和主持下,建立起各项制度,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富人刘忽笃马、涉猎发丁、刘廷玉等人,以上纳白银一百四十万两来包买国家课税。楚材认为这些人是贪利之徒,欺上压下,为害甚大,奏请取缔。自太宗二年确立课税定额后,至六年时增时减。至太宗十年课银增到一百一十万两。译史安天合提出增加到二百二十万两。楚材竭力反对,无效,叹息道:“百姓从此更加贫困了。”
楚材久居相位,直到乃马真皇后三年(1244)去世,终年五十五岁。他一生清廉,从不贪图公物、徇私情。曾对行省刘敏说“:若讲睦亲之义,我自应把自己的俸禄去资助亲友,但若令我从政,则不能徇私因以违国法。”死后有人进谗言,说他在做宰相时,把天下贡赋一半吞为私有。皇后命近臣麻里扎去调查,其家中只有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至顺元年(1330),文宗赠封楚材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为懿宁王、谥文正。有子二人,名耶律铉、耶律铸。
耶律铸字成仲,自幼聪敏,长于文辞,尤精于骑射,其父耶律楚材去世后,他继领中书省事,这时年二十三岁。铸奏请皇帝宽政爱民,并将历代德政之可行于令者,列举八十一章进呈。宪宗八年(1258),征伐四川,诏令铸率领侍卫军之勇猛者随行,铸在战争中屡出奇计,攻下城邑。九年,宪宗崩,阿里不哥反叛,铸抛妻弃子,挺身自北方来归,世祖嘉奖其忠,当天就召见,赏赐优厚。中统二年(1261),拜为中书左丞相。是年冬,世祖令他领兵防御北边。铸打败阿里不哥于上都之北。
至元元年(1264),加光禄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官民称便。二年,任山东行省中书令,不久召还,令制宫廷音乐舞蹈。四年三月,乐、舞制成,赐名《大成》。六月,改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至元五年复拜为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十年调任平章军国重事。十三年,奉诏监修国史,同时,朝廷有大事,必先向他咨询。十九年,复拜中书左丞相。二十年十月,因失职违纪而罢官,并没收其家产之半,迁往山后。至元二十二年(1286)卒,年六十五岁。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知书,有胆识谋略,为太宗所器重。二十岁时,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余国,宣扬蒙古国威,颁布蒙古政令,使各国官民户口皆归于蒙古,太宗准备大大重用他。
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蒙古大军攻克枣阳、光化、光州、随州、郢州、复州、襄阳府、德安府,得名士数十人。杨惟中收集宋程颐、程颢的著作送至燕都,建立宋大儒周敦颐祠,还设立“太极书院”,聘请儒士赵复、王粹等来授课。惟中一心要以圣贤之学来治理天下。拜为中书令后,太宗驾崩,太后听政,国家大政由惟中一人主持。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目无法纪,肆意横行,惟中奉诏为该道宣慰使,将斜彻依法处决。金亡之后,金将武仙也在邓州被击溃,余党散于太原、真定之间,占据大明川,用金朝的开兴年号,有兵将共数万人,到处掠夺百姓。朝廷诏令诸道会兵讨伐,未能消灭。杨惟中持皇上圣旨去招安,主帅投诚,其下官兵都归附于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