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年四十岁。
刘通,字仲达,东平齐河人。初随严实归附于蒙古,随后又随大军征服濮、曹、相、潞、定陶、楚丘等地。严实把他荐举给太师木华黎,任齐河总管,不久授镇国上将军、左副都元帅、济南知府、德州总管、行军千户。太宗赐他金符,升上千户。宋将彭义斌攻齐河城,被刘通杀得大败,溺死者甚众。第二天又围攻,又被击败,彭义斌仅率数骑逃脱。太宗九年(1237),调任德州等处二万户军民总管。宪宗六年(1256)卒。
刘复亨,刘通之子,袭父职为行军千户,随严实攻占安丰、通、泰、淮、濠、泗、蕲、黄、安庆诸州。宪宗西征,复亨兼为万户,统领东平军马攻钓鱼山苦竹寨,有功。后又兼为德州军民总管。中统元年(1260)奉旨戍守和林,回师授虎符,晋升为武卫军副都指挥使。李王。。反叛,遣使招复亨,复亨斩来使。蒙军集于济南,军粮不足,复亨将自己财产来接济讨李王。。蒙古军。
至元二年(1265),升左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四年,转为右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九年,加昭勇大将军、凤州等处经略使。十年,升征东左副都元帅,统军四万,战舰九百,征讨日本,遇倭兵十万,击败之。回国后招降淮南诸郡邑。十二年,授昭信路总管。十四年,调任黄州宣慰使。十五年,改太平路总管,不久授镇国上将军,为淮西道宣慰使都元帅。二十年,加奉国上将军,是年三月卒。
刘渊,刘复亨之子。至元十一年,佩金符,授进义副尉,为徐州、邳州屯田总管下丁壮千户。九月,领兵巡逻泗州,至淮河九里湾遇宋军,战胜,夺其战船三十余艘。十二年三月,在清河战败宋安抚朱焕,擒敌十四人,夺其辎重。九月,随右丞别乞里迷失攻淮安。十三年,与宋军战于昭信军南之靖平山,均立战功。十四年,至大都朝见世祖,晋升武略将军、管军总管。十五年,随元帅张弘范征讨闽、广、漳、韶诸州,因功授武德将军。十六年,进攻崖山,张弘范命渊领后翼军,水战有功。十七年,晋升安远大将军,为副招讨。二十一年,调任颍州副万户。二十四年,征交趾,镇南王脱欢命他领水步军二万,攻万劫江,擒十六人。接着攻灵山城,胜利班师。二十八年,捕浙东寇,获其酋长三人。三十一年,兼领绍兴浙江五翼军,守杭州,因病辞去。大德十一年(1307)卒。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战乱不靖,各处都在募兵保护乡里。张子良率千余人至燕蓟之间。这地方农业遭到破坏,子良召聚州里百姓拦水治舟,取蒲、鱼以自给,于是许多人都到他这里来,多得容纳不下。子良统领定兴、新城数万口去东平谋食,东平收容了。很久以后,守臣弃东平还汴京,令子良屯驻宿州,以后又屯驻寿州。夏全劫掠寿州之民出鸡口,李敏占据寿州。子良率部下投奔李敏,敏欲杀害他们,子良又回到宿州,夺回夏全所劫掠的人口。夏全怒,联合徐、邳之军来攻打宿州,为子良与宿州军元帅所败,夏全失其军符,逃往扬州。
金朝都城汴京受蒙古军重重包围,国用安企图率涟水军援救,因道路不通,不能前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进入汴京,传达用安来援救的打算,金朝君臣以为他们是自天而降,将徐州、宿州交子良把守。第二年,子良输米五百石于汴京,因授他为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当时,金朝之令已不行于陕西。徐、宿之间,百姓缺食,出城拾野生谷穗度日,子良派兵保护,以防被抢劫。突然遇敌,子良受重伤,率领大家去泗州求食。正逢泗州守将阅兵,子良与所部十数人逮捕了守臣,占据泗州。
太宗十年(1238),张子良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口归顺蒙古。太宗命子良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原来归顺的军民,又进金紫光禄大夫。十二年,授金符。自金末战乱以来,子良辗转南北。百姓依附于他而能活下来的,不可胜计。
宪宗三年(1253),宪宗命子良为归德府总管,管领原依附于他的军民。中统二年(1261)四月,世祖任命他为归德、泗州总管,佩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至元七年(1270),将子良原管户隶于郡县,改授他为昭勇大将军、大名路总管兼府尹。至元八年卒,年七十八岁。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张懋,字之美,张子良之长子,不到二十岁就有其父亲风度。父亲去京东为官,由他管领父亲的部属,归附于丞相阿术军。朝廷设立归德府,张懋率其军镇守。移镇下邳,但仍知归德府事。李王。。在济南反叛时,懋率其军镇戍蔡州。至元元年(1256),授泗州军总把,佩金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