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热,暂停进军,命伯颜军驻扎建康,文炳军驻扎镇江。当时扬州、真州宋军坚守不下,常州、苏州又降而复叛。宋将张世杰、孙虎臣约真、扬两州兵誓死战斗,而真、扬兵每战必败。张世杰等将大舰万艘停泊于焦山下江中。文炳乘轮船,树大将旗,其子士选、侄士表领战舰为两翼,大呼冲锋陷阵,诸将随后前进,飞箭蔽日。两军短兵相接,宋兵亦殊死战斗,声震天地,横尸弃仗,江水为之不流。自寅时战到午时,宋军大败,世杰退走,文炳追到夹滩。世杰收纳溃兵再战,又败,东退入海。文炳因船小不能入海,至夜回师。这次战役,俘宋军万余人,都释放不杀,缴获战船七百艘。宋军力量从此削弱。
十月,元军分三路前进,文炳居左,出大江沿海直趋临安。在此以前,宋江阴军佥判李世修想降,但未成功,文炳传令晓谕利害,世修归附,令他暂为本军安抚使。文炳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地,民不知兵,凡俘虏百姓,一律释放,无人敢隐藏,颇有威信,人们望旗而服。张王宣拥众数人,横行海上,文炳命招讨使王世强及子士选去劝降。士选单舟到张王宣处,谕以威德,王宣降,得海船五百艘。
至元十三年春正月,文炳军至盐官。盐官是临安的重要县城,正等待救兵。文炳两次派人去招降,都不肯从。将佐们要求攻下后大肆屠杀,文炳不许,对将佐说:“该县距离临安不远,声势相通。临安约降不杀人,已有言在先,我若轻杀一人就有害于大局,何况屠杀一县之人。”再派人入城去劝说,表明诚意,该县终降。文炳与伯颜会师于临安城北。张世杰欲拥宋皇帝逃入海中,文炳绕到临安城南,戍守浙江亭,使世杰的逃跑计划不能实行。世杰又私自将宋恭宗的兄长吉王赵曰正、弟广王赵籨带往南方,宋恭宗赵。。投降。
伯颜命文炳入临安城,废除宋朝官府,解散宋军,封锁库藏,没收礼乐器及各类图册。文炳将宋皇帝玉玺送交伯颜。伯颜要亲自送宋皇帝到京师大都去觐见世祖,诏令文炳留守临安,一切事务委董文炳办理。文炳禁止豪强横行,抚慰百姓,以致宋民还不知道国家已换了皇帝。当时,翰林学士李。。奉诏招宋朝的读书人到临安,文炳对他们说:“国可灭,但史不可埋没无闻。宋朝历经十六个皇帝,统治天下三百余年,其历史由太史官所记载的都在史馆,应都收集起来,以便考察其制度和礼仪。”经收集,得宋史及各种注记共五千余册,都送存于国史院,宋宗室福王赵与芮赴京师,将其珍宝馈赠给元朝廷诸贵人,只有文炳拒不接受。官府登记与芮的家产,籍册所记载接受他馈赠珍宝的人,唯独没有董文炳的名字。伯颜入朝奏报“:臣等奉天威平宋,宋既平定,招引和安抚百姓之功,董文炳居多。”世祖说:“文炳是我朝旧臣,其忠勤朕所素知。”于是拜为资德大夫、中书左丞。
张世杰奉吉王曰正占据台州,福建也为宋人所有。文炳奉敕进兵,明令:所过兵马不得践踏田麦。他对将士说“:仓库的粮食我们吃了,在田野的禾苗被你们践踏,新区百姓如何生存下去?”因此,人民无不感激,不忍以武力对抗。文炳军进抵台州,世杰又逃走了。诸将俘虏台州百姓,文炳下令:“台州人民首先效顺于我军,只是我军来不及到此,故世杰占有,其民何罪。敢有不释放所俘平民者,将以军法论处。”因此,幸免为奴者数万口。蒙军至温州,温州尚未攻下,文炳下令不准取民子女,不准掳掠民财。众皆愿遵行。宋温州守将烧城逃走,文炳急命灭火,追擒其将,列举其害民之罪,斩首示众。进入福建,百姓扶老携幼来迎,漳州、建宁、邵武诸郡都诚心投顺,得州、县、户口各若干。福建人民对文炳感恩戴德最深,建生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