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五十一(2/7)

自是又百七十四年,圣朝专命臣等改治新历,臣等用创造简仪、表,凭其测实数,所考正者凡七事:

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浸以后天,议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而命文谦与枢密张易为之主领裁奏于上,左丞许衡参预其事。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亦复欹侧。”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既又别图地,以木为重棚,创作简仪、表,用相比覆。又以为天枢附极而动,昔人尝展望之,未得其的,作候极仪。极辰既位,天斯正,作浑天象。象虽形似,莫适所用,作玲珑仪。以表之矩方,测天之正圜,莫若以圜求圜,作仰仪。古有经纬,结而不动,守敬易之,作立运仪。日有中,月有九行,守敬一之,作证理仪。表景虚,罔象非真,作景符。月虽有明,察景则难,作窥几。历法之验,在于会,作日月仪。天有赤以当之,两极低昂,标以指之,作星晷定时仪。又作正方案、表、悬正仪、座正仪,为四方行测者所用。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永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考。

十七年,新历告成,守敬与诸臣同上奏曰:

一曰冬至。自丙年立冬后,依每日测到晷景,逐日取对,冬至前后日差同者为准。得丁丑年冬至在戊戌日夜半后八刻半,又定丁丑夏至在庚日夜半后七十刻;又定戊寅冬至在癸卯日夜半后三十三刻;己卯冬至在戊申日夜半后五十七刻半;庚辰冬至在癸丑日夜半后八十一刻半。各减《大明历》十八刻,远近相符,前后应准。二曰岁余。自《大明历》以来,凡测景、验气,得冬至时刻真数者有六,用以相距,各得其时合用岁余。今考验四年,相符不差,仍自宋大明壬寅年距至今日八百一十年,每岁合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其二十五分为今历岁余合用之数。三曰日躔。用至元丁丑四月癸酉望月既,推求日躔,得冬至日躔赤箕宿十度,黄箕九度有奇。仍凭每日测到太躔度,或凭星测月,或凭月测日,或径凭星度测日,立术推算。起自丁丑正月至己卯十二月,凡三年,共得一百三十四事,皆躔于箕,与月相符。四曰月离。自丁丑以来至今,凭每日测到逐时太行度推算,变从黄转极迟、疾并平行,前后凡十三转,计五十一事。内除去不真的外,有三十事,得《大明历》转后天。又因考验,加《大明历》三十刻,与天合。五曰。自丁丑五月以来,凭每日测到太去极度数,比拟黄去极度,得月于黄,共

臣等窃闻帝王之事,莫重于历。自黄帝迎日推策,帝尧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爰及三代,历无定法,周、秦之间,闰余乖次。西汉造《三统历》,百三十年而后是非始定。东汉造《四分历》,七十余年而仪式方备。又百二十一年,刘洪造《乾象历》,始悟月行有迟速。又百八十年,姜岌造《三纪甲历》,始悟以月冲检日宿度所在。又五十七年,何承天造《元嘉历》,始悟以朔望及弦皆定大小余。又六十五年,祖冲之造《大明历》,始悟太有岁差之数,极星去不动一度余。又五十二年,张信始悟日月有表里,五星有迟疾留逆。又三十三年,刘焯造《皇极历》,始悟日行有盈缩。又三十五年,傅仁均造《戊寅元历》,颇采旧仪,始用定朔。又四十六年,李淳风造《麟德历》,以古历章蔀元首分度不齐,始为总法,用朔以避晦晨月见。又六十三年,一行造《大衍历》,始以朔有四大三小,定九服之异。又九十四年,徐昂造《宣明历》,始悟日有气、刻、时三差。又二百三十六年,姚舜辅造《纪元历》,始悟甚泛余差数。以上计千一百八十二年,历经七十改,其创法者十有三家。

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恂为太史令,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及奏仪表式,守敬当帝前指陈理致,至于日晏,帝不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帝可其奏。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东至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

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支渠大小六十八,田九万余顷。兵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二年,授都少监。守敬言:“舟自中兴沿河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泊、兀郎海古渠甚多,宜加修理。”又言:“金时,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卢沟一支东,穿西山而,是谓金。其自金以东,燕京以北,田若顷,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之。今若视故迹,使得通,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又言:“当于金西预开减,西南还大河,令其广,以防涨之患。”帝善之。十二年,丞相伯颜南征,议立站,命守敬行视河北、山东可通舟者,为图奏之。

岁可省雇车钱六万缗。通州以南,于兰榆河径直开引,由蒙村梁务至杨村还河,以避浮氵甸盘浅风狼远转之患。其二,顺德达泉引城中,分为三渠,城东地。其三,顺德沣河东至古任城,失其故,没民田千三百余顷。此开修成河,其田即可耕,自小王村经滹沱,合御河,通行舟筏。其四,磁州东北滏、漳二,引由滏、邯郸、洺州、永年下经泽,合沣河,可田三千余顷。其五,怀、孟沁河,虽浇,犹有漏堰余,东与丹河余相合。引东,至武陟县北,合御河,可田二千余顷。其六,黄河自孟州西开引,少分一渠,经由新、旧孟州中间,顺河古岸下,至温县南复大河,其间亦可田二千余顷。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授提举诸路河渠。四年,加授银符、副河渠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