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勇。今如杀他一人,而即当作大敌来对待,这是不行的。应派人去说明祸福,他们明白了,就会自己回去。”惟正曰:“派遣使臣莫如君。”于是庭瑞带数骑到达羌族居住区。羌人摆开阵势等待,庭瑞上前同他们说:“杀人偿命,羌与中原之法是相同的。官府逮捕了一些羌人,是想让他们作为见证人。而你们蛮不讲理,如行省上报于朝廷,召近郡军队来,会杀尽你们。”酋长丢掉手中武器,下拜道“:我近来撕裂羊脾,看肉的纹理如何来判断凶吉,纹理显示:‘有白马将军来,可不兴兵而解除对抗。’今公果然是骑白马,我们不敢不遵从。”将杀人者论罪,其余释放。并约定:今后交易以碉门为界。
官买四川茶叶,而加价卖与羌人,汉羌人都不满。庭瑞改变茶引法,汉族人民只要每引向官府交纳钱二缗,便可自由卖与羌人,羌蜀人民都感到方便。以前,运粮是由杨山逆江而上,往往翻船,庭瑞开始设立屯田,免去人们运粮之苦。都掌蛮反叛,行省命庭瑞讨平,他只斩酋长德兰酉等十余人,招回逃散人民。
授庭瑞为叙州等处蛮夷部宣抚使,又改任潭州路总管。当时,湖广省臣正以剥削百姓为有功,庭瑞知道不能抗拒他们,便辞职回关中。中统三年,庭瑞思念成都,从汉中迁居成都,卒于成都。
庭瑞初屯住于青居,该地多橘。当时中州难以得到蜀药,因而药价比平常贵一倍。庭瑞向士卒征收橘皮,每日若干升,人们不明他征收橘皮的用意何在。商人在成都失去资本而不能归家,他给每个商人橘皮一石,使他们有钱回家,受到周济的商人莫不感激。他家有爱妾,有天见爱妾同一位老人谈话,这老人是她父亲。妾告诉庭瑞,庭瑞把那位老人召来,看他的相貌与其爱妾很相像,问他“:你想你女儿回去吗?”老人想到他女儿在侍奉庭瑞,不敢要求女儿与他回去。庭瑞说“:你女儿在我家,不过是个奴婢,回去出嫁则为良人。”把他爱妾的梳装盒及卖身契都还给她,让她随父亲回去。当时人认为是难得的事。
王恽字仲谋,卫州汲县人。曾祖父名王经。祖父名王宇,在金朝做过敦武校尉。父名王天铎,金正大初年,以其精于律学而首选入仕,官至户部主事。
王恽有才干,品行端正,好学且善于文辞,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等齐名。史天泽领兵攻宋,路过卫州,初见王恽就优加礼遇。中统元年(1260),左丞姚枢任东平宣抚使时,荐举他为评议官。当时元朝政府初建,令各路推荐一名善于管理财政的官吏,王恽被推荐至京师。王恽到京后上书评议当时政治,因而与渤海周正并提升为中书省评定官。中统二年转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不久又兼任中书省左右司都事。王恽善于管理财政,识别和任用人材,评议典礼,研考制度,同僚无不佩服。
至元五年(1268),建御史台,最先拜王恽为监察御史。王恽知无不言,奏论时政一百五十余章。当时都水刘。。交结权势,受到重用,损失官粮四十余万石,王恽进行弹劾,揭发其营私谋利的罪恶,权贵们恐惧不安。王恽揭发刘。。“:监修太庙,因功特蒙升官赐赏,但仅过几年,太庙的梁柱就腐朽毁坏了。这是对祖宗的不敬,应依法论罪。”。。忧愤而死。王恽任监察御史期满,陈天佑、雷膺都奏请朝廷挽留。
至元九年,王恽受任为承直郎、平阳路总管府判官。绛州太平县民陈氏杀其兄,行贿缓刑,株连三百余人,以致历时五年不能判决,朝廷委任王恽去审理此案,一审即得实情,将株连者尽行释放。至元十四年任翰林待制,拜为朝列大夫、河南北道提刑按察副使,不久调燕南河北道,巡察诸州郡,罢黜许多贪官污吏。十八年拜中议大夫、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但未赴任。
裕宗为皇太子,王恽进呈《承华事略》二十篇,计为:广孝、立爱、端本、进学、择术、谨习、听政、达聪、抚军、崇儒、亲贤、去邪、纳诲、几谏、从谏、推恩、尚俭、戒逸、知贤、审官。
至元十九年春,改任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副使,仅一年因病回归卫州。二十二年春,召为左司郎。当时右丞卢世荣大肆搜括民财而被朝廷重用,因此,虽多次催王恽赴任,他始终不应召,问他为什么,回答说:“卢世荣本无能之辈,而担此理财重任,不过是剥削民众以肥己而已,像这样的人没听说能保持名节的,离他远的人还怕受其不好的影响,同他一块共事又怎能避免!”卢世荣终于身败名裂,众人都佩服王恂的卓识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