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五十五(10/10)

签署,思济指出“:这不是你的座位。”阿合马怒目而视,众为他担心,而思济神色自若。授任为右司都事,随希宪巡视山东。不久召还。

至元五年(1268),命中书省总理政务,御史台监察百官,一时官吏的降升和选拔重用、典章制度,多是由思济草拟制定的。后历任承务郎、同知高唐州事,政绩卓著,拜监察御史。阿合马设立尚书省,其权在中书省之上。陈思济、魏初等弹劾阿合马的不法行径,帝命近臣去加以查证。御史各以一些不重要的事来陈奏,只有思济厉声说道:“御史是言官,而不是为诉讼做辩护而设!”拂袖而去。授奉训大夫、沁州知州,他为政简要,不务苛刻。升中顺大夫、同知绍兴路总管府事,奉命审定刑事案件。桐庐有一囚犯,瘦弱得快死了,思济放他回家,到期来听候判决。囚犯向他拜谢道:“久闻公之名,若不早日判决,恐我性命难保。”他审阅这囚犯的档案后,认为无罪,把他释放了。转任同知两浙都转运司事,该地区官吏进行勒索,百姓承受不住国家赋役,他全部予以免除。调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母亲去世,他辞官归家守孝。

至元二十三年,加少中大夫、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浙西大水,人民啼饥号寒,而浙东仓廪充实,思济即将浙东仓中之粮运到浙西进行赈济,中书省奏报其事,世祖认可。浙东大旱,思济为民祈雨,授嘉议大夫、两淮都转运使。两淮盐课不足,思济革除奸弊,发展贸易通商,每年盐课也充足了。升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后改任池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平章也速答儿威势赫赫,选取淘金户三千户,搜括民田,思济极力上书制止。后历升通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大德五年(1301)冬病逝,终年七十岁。赠正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颍川郡侯,谥“文肃”

姚天福字君祥,绛州人。父姚居实,因避兵难而迁全家于雁门。天福幼读《春秋》,明了君臣大义。长大任怀仁县丞。至元五年(1268),朝廷设立御史台,以天福为架阁管勾,不久即拜为监察御史。天福常在朝廷上当面弹劾权臣,世祖嘉奖他的直率,赐名巴儿思,意思是不畏强悍,如虎一般,厚加赏赐以表彰他对朝廷的忠心。天福说“:臣的职责就是弹劾臣僚们的错误。惟恐辜负了圣上给我的俸禄,怎敢再贪优厚赏赐而加重臣的罪过?”

当时,御史台有二御史大夫,意见不能统一,工作反而不好办,天福以“一蛇二首,不能寸进”的比喻,劝世祖上设一个御史大夫。世祖采纳了他的建议。天福巡察畿内,有个朝廷派来的使臣欺压百姓,索取贿赂,天福身着便服进行调查,得其罪状,奏请朝廷将他斩首示众,豪强怕他,畏服于他。

至元十二年,朝廷废除各道按察司,天福对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儿说“:按察司的设立,是为了广泛听取意见,防止非常事件的发生,意义深远,不只是纠正官吏的错误而已。”大夫大吃一惊地说“:若非公提醒,几乎误了大事。”连夜入世祖卧室转奏天福的意见,世祖也明白过来,下诏恢复各道按察司。权臣对此很不高兴,降天福为朝列大夫、衡山路同知。天福辞不就任,后起任河东道提刑按察副使。这时,北边用兵,军饷的输送又多又急,河东人民苦于运输的力役。天福深怕人民会因此而闹事,弹劾执政者失策,奏请停止征发运输劳役。召天福入朝,拜中顺大夫、治书侍御史。

十六年,授嘉议大夫、淮西道观察使。淮甸是军事要地,屯驻在那里的将吏侵害百姓,天福一律清除,人民大喜。转任湖北道按察使,揭发省臣贪赃事数十件,报告朝廷。二十年调为山北道按察使。该地百姓不知务农,天福教导他们种庄稼,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给他建生祠祝福,刻碑文记其事绩。二十二年,入朝任刑部尚书,不久出京为扬州路总管。二十六年,再度任淮西按察使,惩处大奸一人,没收其家产。

二十八年,桑哥倒台,其党羽在平阳较多,任天福为平阳总管。他在此任上,进行清查惩处。不久拜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因其母亲年迈,辞职。三十一年,授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不久又调任真定路总管,改变驿站所需财力的来源,减轻人民的负担。其办法得到朝廷认可,并广泛推行于其他各地驿站。

大德二年(1298),授江西行省参政,因病辞职。四年,拜参知政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使京畿地区得到很好的治理,为后来的府尹树立了榜样。六年,病卒,享年七十三岁。

许国祯字进之,绛州曲沃人。祖父许济,在金朝曾任绛州节度使,父许日严,曾任荣州节度判官。祖、父都曾以医为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