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五十七(6/7)

德元年(1297),黄河在蒲口决堤,朝廷令尚文巡视灾区并提出治水救灾良策。尚文奏陈道:

“黄河万里西来,其水流势急汹涌,至孟津以下,两岸地平土松,故常改变原来夏禹治水时的故道,故千百年来为中国之患。自古治理黄河,办法得当则费力少,水患少,办法不当则费力多,水患多,这是不能改变的定论。今自陈留到睢州,东西一百余里,南岸旧河口十一个,已淤塞者二处,干涸者六处,通流者三处,其河岸高于河面六七尺,或四五尺。北岸旧堤,河水比田高三四尺,或者相平。南岸高于北岸约八九尺,北岸之堤怎能不坏,河水怎能不北流?

“蒲口今决堤一千余步,河水迅速东流,沿黄河旧日支渠行二百里,到达归德横堤之下,再流入主河道。如果强行堵塞,则上决下溃,徒劳无功。为今之计,河北郡县顺着水流走向,远筑长堤以防止河水泛滥;归德、徐州、邳州,人民要回避河水冲决,听他们自便安排。受水灾之家,最好在黄河以南的退滩地内,分给他们农田作为永业。将来其他决口的地方,也这样安排。如真能这样,也是救荒良策。蒲口决口不堵也罢。”

朝廷采纳了尚文的意见。当时河朔各郡县和朝廷委派到山东的官员,均主张堵塞蒲口决口“,不塞则河北桑田尽为鱼鳖之区,还是塞住决口的好”成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第二年,蒲口堤又决口。这样塞堤防水的劳役年年都有。其后,正如尚文所预言的,河水北入黄河故道。

大德三年,尚文调往山东任宪使,历任行省参知政事行御史台中丞。七年又召回,拜为资善大夫、中书左丞。浙西闹饥荒,仓库储粮不足,文募民以粮买官,用这些粮食来赈济饥民。山东欠收,盗贼兴起,尚文拿出官钞八百五十余万贯来安抚贫民。文奏请朝廷选派十道使者巡视天下,访问民间疾苦。又奏请取缔南方的白云宗,其僧人与百姓一样纳税服役。西域商人奉珍珠售与皇室,其价六十万锭。省臣平章对尚文说“:这就是‘押忽大珠’,值六十万并不算贵。”在座朝臣传观欣赏。尚文问此珠有何用,平章说“:含于口中不觉渴,熨面可使双目有光。”尚文说“:若一人含之得使千万人口不渴,那就是真正宝贝;若该宝只对一人有用,则其作用就微不足道了。我认为真正的宝是米粟,一天不食则饥,三天不吃就会生病,七天不吃就死。有粟米则百姓安,无则天下乱,以功用比较,米粟的价值岂不是高于珠宝?”平章还要求他再仔细看看,尚文不为他所动。尚文年六十九岁时,因病告老归乡。大德十年(1306),召他回朝拜为昭文馆大学士、中书右丞、商议中书省事。但辞不奉召。

武宗、仁宗时,多次请他去垂问国事,赐宴及金帛等物,并自光禄大夫晋阶银青荣禄大夫,仍为中书左丞,但他仍乞求返归田里。延。。六年(1319),拜太子詹事,遣使去敦请三次才赴任。仁宗予以特殊优厚礼节待他,命他全力教育太子。泰定三年(1326),以中书平章政事辞官,次年卒于家,年九十二岁。

申屠致远字大用,祖籍汴京。金末随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之寿张。致远曾在府学学习,与李谦、孟祺等人齐名。世祖南征时,驻兵于小濮,荆湖经略使乞萛力台荐举致远为经略司知事,参与军机。班师至随州,致远把蒙军所俘男女全都释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