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六十一(2/5)

之奇虑识审,明于大,而不忽细微,为政卓卓可称,虽老于吏学者,自以为不及。为文章尤简严有法,多传于世云。

刘赓

至大二年,仁宗至五台山,贯见,仁宗因问:“廉访使灭里吉歹何以有善政?”左右对曰:“皆副使郭贯之教也。”因赐贯玛瑙数珠、金织文币,为吏考功郎,遂拜治书侍御史。四年,除礼尚书,帝亲书其官阶曰嘉议大夫,以授有司。皇庆元年,擢淮西廉访使,寻留不遣,改侍御史,俄迁翰林侍讲学士。明年,为淮西廉访使。建言“宜置常平仓,考校各路农事”延祐二年,召拜中书参知政事。明年,升左丞,加集贤大学士。五年,除太詹事。贯言:“皇太受金宝已三年,宜行册礼;又,辅导之官,早宜选置。”从之。六年,加太宾客,谒告还家。至治元年,复起为集贤大学士,寻致仕。泰定元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不起。至顺二年,以疾卒,年八十有二。赠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国,追封蔡国公,谥文宪。贯博学,于篆籀,当世册宝碑额,多其手云。

耶律有尚,字伯,辽东丹王十世孙。祖父在金世尝官于东平,因家焉。有尚资识绝人,笃志于学,受业许衡之门,号称第弟。其学邃于理,而尤以诚为本,仪容辞令,动中规矩,识与不识,莫不服其为有之君。至元八年,衡罢中书左丞,除集贤大学士,兼国祭酒,以教国人之弟,乃奏以门人十二人为斋长以伴读,有尚其一也。十年,衡告免还乡里,朝廷乃以有尚等为助教,嗣领其学事。居久之,拜监察御史,不赴。除秘书监丞,知蓟州,为政以宽简得民情。裕宗在东,召为詹事院长史。自有尚既去,而国学事颇废,廷议以谓非有尚无足以继衡者,除国司业。时学馆未建,师弟皆寓居民屋,有尚屡以为言。二十四年,朝廷乃大起学舍,始立国监,立监官,而增广弟员。于是有尚升国祭酒,儒风为之丕振。二十七年,以亲老,辞职归。大德改元,复召为国祭酒。寻除集贤学士,兼其职。顷之,迁太常卿,又

政,为御史台都事。八年,迁集贤待制,翰林直学士,奉诏与辽行省平章政事别速台彻里帖木儿往镇丽。十一年,召为河东廉访副使。

耶律有尚

刘赓,字熙载,洺人。五世祖逸,以郡吏治狱,有德。祖肃,为左三尚书。赓幼有文名,师事翰林学士王磐。至元十三年,用荐者授国史院编修官。十六年,迁应奉翰林文字。辟为司徒府长史,仍兼应奉。补外,同知德州事,考满,擢太庙署丞、太常博士,拜监察御史。是时,御史中丞崔彧好盛气待人,他御史拜谒,或平受之,独见赓,则待以上客。大德二年,升翰林直学士。六年,奉使宣抚陕西。由侍讲学士升学士。至大二年,迁礼尚书,仍兼翰林学士。寻拜侍御史。顷之,还翰林为学士承旨,兼国祭酒。国学故事,伴读生以次补吏,莫不争先。时有一生,亲老且贫,同舍生有名在前者,因博士以告曰:“我齿颇少,请让之先。”赓曰:“让,德之恭也。”从其让,别为书荐其人,朝廷反先用之。自是六馆之士,皆知让之为德也。皇庆元年,迁集贤大学士,仍兼国祭酒。延祐元年,复为承旨;六年,拜太宾客;七年,复集贤为大学士;寻又翰林为承旨。泰定元年,加光禄大夫。会集议上尊号,赓独抗言其不可,事遂已。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

赓久典文翰,当时大制作多其手,以耆年宿德,为朝廷所推重云。

夹谷之奇

夹谷之奇,字士常,其先女真加古,后讹为夹谷,由纪岭撒曷徙家于滕州。之奇少孤,舅杜氏携之至东平,因受业于康晔。授济宁教授,辟中书省掾。大兵南伐宋,授行省左右司都事。时行省官与中书权臣有隙,特遣使其财用,而之奇职文书,亦被问。张弘范率其属诣使者言:“夹谷都事素公清,若少有侵渔,弘范当与连坐。”会御史台立,擢之奇佥江南浙西提刑察司事,既而移佥江北淮东。至元十九年,召为吏郎中,立陟降澄汰之法,著为令式。岁大旱,有司议平谷价,以遏腾涌之患。之奇言:“莫若省经费,辍土木之役,庶足召和气,弭灾变,而有丰稔之期。”二十一年,迁左赞善大夫。时裕宗为皇太,每见,必赐坐,顾遇甚优。权臣有以均输法益国赋者,虑提刑察司挠其事,请令与转运司并为一职,诏集群臣议之。之奇言:“察司者,控制诸路,发擿伏,责任匪轻。若使理财,则心劳事冗,将弥自救之不暇,又安能绳纠他人哉!并之弗便。”事遂寝。又与谕德李谦条时政十事,上之皇太:一曰正心,二曰睦亲,三曰崇俭,四曰几谏,五曰戢兵,六曰亲贤,七曰革敝,八曰尚文,九曰定律,十曰正名。会皇太薨,除翰林直学士,改吏侍郎,遂拜侍御史。二十五年,丁母忧,以吏尚书起复,屡请终制,不许。明年,卒。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