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六十五(7/7)

。三年丞相拜住振新政务,尊重礼遇老臣,传诏起用王约,又拜集贤大学士,把俸禄送到家里,只须每天一次去中书省商议事务。又奉诏与中书省官员和其他老臣条定律令,题名《大元通制》,颁行全国,朝廷议定废除征东省、立三韩省,体制同其他省一样,约说“:高丽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民风俗习性与中原不同,万一有事,我们竭力去治理,这并非好事,不如守祖宗旧制。”高丽人听说后,画了王约的像回去,放在祠堂敬奉他。泰定元年(1324),奉诏廷试全国的士人,录取八剌、张益等八十五人,这时将乙科员额增至十五人。

天历元年(1328),文宗即位,王约入宫祝贺,帝在大明殿赐宴,慰劳甚欢,此时王约已七十七岁。约心胸开阔,和蔼正直,一向持重,俸禄的收入分散给亲属以及贫寒之士。叔父贫寒,他每月送钱和食物去,如同侍奉父亲一样。每逢初一、十五,带着自己的儿子到祖坟上祭奠。家乡的人都敬重他,并向他学习。至顺四年(1333)二月十五日卒,享年八十二岁,这月二十六日,葬在城西冈子原。

王约平生著有《史论》三十卷、《高丽志》四卷、《潜丘稿》三十卷,流行于世上。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自幼聪颖,读书一目数行,终身不忘。曾随太史董朴学经书,对性命道德之深奥内涵理解透辟,所以投身于事业,显现于文章,都有理论根据。御史王仁说他有做宰相的才干。他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上奏谈时政八件事:立经筵以养君德,行仁政以结民心,育英才以备贡举,择守令以端正官吏人选,敬贤士以厉名节,革冗官以正职制,辨章程以定民志,务农桑以厚民生。奏文切实纯正,都是治国的原则方法,但宰相未全部采用。

仁宗还是太子时,王结被举荐为太子宿卫,他收集历代君臣所做无论好坏,只要能成为历史教训的事,每天呈送太子阅读,受到赞扬。大德十一年(1307),王结为东宫典牧太监,官阶太中大夫。当时亲近的侍从可以引艺人入宫,王结说“:从前唐庄宗为此招来灾祸而失败,殿下在春宫育德养性,应谨慎为要。”仁宗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

仁宗即位,王结升为集贤直学士。出任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顺父母、爱护兄弟,禁止邪恶暴虐。属县钜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王景的墓,于是在学校为二公立祠,表彰他们的言论风度,以劝勉更多的士人。调他到扬州,又调宁国,因其堂弟绅任江东廉访司佥事,故不赴任。改任东昌路,境内有黄河旧道,会通堤阻止下流,夏季水涝,冲坏麦禾,王结疏导闸门,使水泄出,百姓获得耕种之利。

至治二年(1322),参议中书省事。当时拜住任丞相,王结说:“做相的应该先正己才能正君,正君才能正天下;消除邪恶不能犹豫,犹豫就会出现别的变故;衣食住行不能奢侈,奢侈就会危害自身。”丞相认为说得有理。不久,授吏部尚书,他举荐宋本、韩镛等十多人。

泰定元年(1324)春,廷试进士,结为阅卷官。迁职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这年诏王结知经筵,随帝到上都。结援引古训,证明时政的错误,希望帝能有所感悟。皇后听说后,也召结进讲,结推辞。第二年,任浙西廉访使,中途因病而归。一年多后,拜辽阳行省参知政事。辽东水灾,谷价上涨,结向朝廷请求发放小米几万石救济灾民。后回朝拜刑部尚书。

天历元年(1328),文宗即位,拜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后改为同知储庆司事,二年授中书参知政事,结因双亲年老,辞谢,皇帝未准,又任集贤侍读学士,因母丧未赴任。

元统元年(1333),再授浙西廉访使,未赴任。又拜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与张起岩、欧阳玄修泰定、天历两朝实录。拜中书左丞。皇后命僧尼在慈福殿做佛事,不久殿遭火灾,王结说僧尼轻慢该判罪。左丞相有病,其家请释放重囚以消灾,王结极力不可。从前有罪的北人流放到广海,南人流放到辽东,离家万里,往往死于路途。王结请求更改法令,只流放千里之外,能改过的让他们回乡,成为定制。官员犯罪要重罚,王结说:“古时候刑不上大夫,现在贪财败官的虽多,但士人的廉耻不能不培养。”人们都觉得此话得体。至元元年(1335)再诏入翰林,因病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享年六十二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