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保全二三腹心耳目之臣以自辅助,而令奸邪得而杀之,于谁责而可乎?臣窃痛心,伤陛下威权之不在己也。
高闶为国子司业,请幸太学,宏见其表,作书责之曰:
太学,明人伦之所在也。昔楚怀王不返,楚人怜之,如悲亲戚。盖忿秦之以强力诈其君,使不得其死,其惨胜于加之以刃也。太上皇帝劫制于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必报也。而柄臣乃敢欺天罔人,以大仇为大恩乎?
昔宋公为楚所执,及楚子释之,孔子笔削《春秋》,乃曰:"许侯盟于薄,释宋公。"不许楚人制中国之命也。太母,天下之母,其纵释乃在金人,此中华之大辱,臣子所不忍言也。而柄臣乃敢欺天罔人,以大辱为大恩乎?
晋朝废太后,董养游太学,升堂叹曰:"天下之理既灭,大乱将作矣。"则引远而去。今阁下自睹忘仇灭理,北面敌国,以苟宴安之事,犹偃然为天下师儒之首。既不能建大论,明天人之理以正君心;乃阿谀柄臣,希合风旨,求举太平之典,又为之词云云,欺天罔人孰甚焉!
宏初以荫补右承务郎,不调。秦桧当国,贻书其兄寅,问二弟何不通书,意欲用之。宁作书止叙契好而已。宏书辞甚厉,人问之,宏曰:"政恐其召,故示之以不可召之端。"桧死,宏被召,竟以疾辞,卒于家。
著书曰《知言》。张栻谓其言约义精,道学之枢要,制治之蓍龟也。有诗文五卷、《皇王大纪》八十卷。
宁字和仲,以荫补官。秦桧当国,召试馆职,除敕令所删定官。秦熺知枢密院事,桧问宁曰:"熺近除,外议云何?"宁曰:"外议以为相公必不为蔡京之所为也。"迁太常丞、祠部郎官。
初,以宁父兄故召用,及寅与桧忤,乃出宁为夔路安抚司参议官。除知澧州,不赴。主管台州崇道观,卒。
安国之传《春秋》也,修纂检讨尽出宁手。宁又著《春秋通旨》,以羽翼其书云。
部分译文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的进士第,到州县做官都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就非常器重,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不赴召。后值江西制置使赵鼎入朝中参知政事,高宗问以当代的人才,赵鼎说:“我所了解的朱震这个人,学问渊博,清廉正直遵守正道,是读书人的冠冕,叫他担任讲读的职位,肯定有益于陛下。”高宗听了很高兴,就下命令召见朱震。朱震来了后,高宗问以《易经》、《春秋》的旨意,朱震尽以所学的回答。高宗非常高兴,提拔他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因而上书说“:荆、襄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有七百多里,假若挑选一优秀将帅率领军队在这里镇守,招集四方流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敌人来了就防御,敌人去了就耕作,不过三年,军民粮食就足以自给。然后又发给军队茶叶、盐和钱钞,募人购买,可以用它们换取江西的船舶,沟通湖南的粮食。从而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