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儆人心。”因此军人没有敢滞留不前的。当时,军书羽檄都出自李愚之手。平定蜀地后,就拜李愚为中书舍人。回师后,明宗即位,这时西征副招讨使任圜为宰相,很钦佩李愚,多次对安重诲说到他,请求引用为同事。遇上孔循掌权,就任用崔协以应付任圜的请求。不久以李愚本职暂管贡举,改兵部侍郎,兼翰林承旨。长兴初年,任太常卿,碰上赵凤出任邢台镇守,于是拜李愚为中书侍郎、平章事,转集贤殿大学士。
长兴末年,秦王恣意横行,权贵之臣躲避祸害都来不及,国家的存亡没人敢说。李愚性格刚正,往往说出来,然而没人附和。后来转任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兼吏部尚书,和各位儒士写成《创业功臣传》三十卷。李愚开始时不建房舍,任命为丞相后,向公家借延宾馆居住。曾有病,明宗诏令近臣去向李愚传告慰问,李愚将近臣请到中堂,堂中铺设的席子只不过是秸秆编成的而已,使臣说到这事,明宗特地赐给帷帐毛毯。
闵帝即位,立志施行德政,刚刚改了年号,就请学士读《贞观政要》、《太宗实录》,有意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李愚私下对同事说:“我们的君主寻访学士,很少找到我们这些人,我们位高而责任重,国事让人担忧,国家怎么办呢。”同僚都害怕而不敢说话。闵帝以恩例升李愚为左仆射。清泰初年,徽陵的葬礼结束,冯道出镇同州,李愚加特进、太微宫使、弘文馆大学士。宰相刘日句和冯道结为婚姻亲家,冯道已经出外镇守,刘日句和李愚两人在中书,有的旧事不方便需要改革的,议论不定,李愚性格太严峻,因而说“:这事是你的亲家公所为的,更改一下不是很便利吗?”刘日句怨他的话太尖刻,于是每次说话必相互为难,有时会大吵起来。没多久,两人都罢了丞相守本官。清泰二年秋天,李愚已患病,多次请求告退,不允许,在任职内去世。
任圜,京兆三原人。祖父任清,成都少尹。父亲任茂弘,避难住在太原,奏授西河令,有五个儿子,分别叫任图、任回、任圜、任团、任礒,风采都很不同,武皇喜爱他们,以同宗女嫁给任圜,历任代、宪二郡刺史。
李嗣昭在晋阳带兵,和任圜交游相处很融洽,镇守泽潞时,请任圜为观察支使,脱去平民穿的衣服,赐朱绂服。任圜姿态容貌优美,有辩才,李嗣昭被人在庄宗跟前构陷,正开始出现隔阂,任圜奉使命来往,常常申诉说理,使庄宗与李嗣昭的兄弟情谊保持下来,他出力不少。遇上母亲去世服丧,庄宗按制度再起用他任潞州观察判官,赐紫色服。
常山一战,李嗣昭为帅,死于军中,任圜代理李嗣昭为军队总管,号令指挥和李嗣昭生前一样,敌人都不知道换了主帅。庄宗听说了,倍加奖赏。这年秋天,又以上党的军队攻打常山,城中万人突然冲出,大将孙文进战死,敌人逼进我军,任圜指挥骑兵出击,杀获不少。曾用利害祸福告诉城中,镇州人相信了,乞求投降。城中溃败后,除杀了首犯外,官吏的家属都保住了,这也是任圜庇护才做到的。庄宗改镇州为北京,任任圜为工部尚书兼真定尹、北京副留守,主管留守事务。第二年,郭崇韬兼镇北京,任圜改任行军司马,兼北面水陆转运使,仍主管真定府政事。同光三年,回到朝中,守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