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五(10/10)

不利,派手下行台郎中郭子帙将郦道元包围在阴盘驿亭。驿亭在山冈上,用水需从冈下的井中取得,由于被包围,从山冈上钻井十多丈也没见到水。没水喝则无力抵抗,敌人得以翻墙而入。郦道元和他弟弟及两个儿子都被杀害。郦道元临死怒目斥骂敌人,声音严厉。萧宝夤还派人收殓他们父子,在长安城东下葬。叛乱平息后,回京师发丧,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郦道元好学不辍,博览奇书,撰注有《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写了《七聘》等及别的诗章,都流传于世。但是他们兄弟不和睦,为人多嫌忌之心,当时人们对他评价不高。他的儿子孝友承袭了爵位。

韩秀,字白武,昌黎人。祖父韩宰,为慕容亻隽的谒者仆射。父亲韩景,皇始初年投奔魏。官拜宣威将军,骑都尉。

韩秀历任尚书郎,赐爵为遂昌子。文成帝称赞韩秀聪慧机敏、清晰明辩,才干足以担任皇帝的喉舌,于是任命他负责传递皇上的口谕,同时掌管机密事务。皇上行幸及游猎,他都随时奉侍左右。献文帝即位后,他转任为给事中,参预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的军事。

延兴年间,尚书上奏认为敦煌城单独处于西北极边远处,是贼寇侵犯的要道,顾虑到此镇也许不安全,提议迁镇到凉州。群臣在一起商议,都认为言之有理。只有韩秀说:“这是缩减国土的行为,而不是扩展疆域的方法。依臣愚见,敦煌镇的设立,由来已久,虽然毗邻强寇,但当地军民训练有素,按以前那样安排戍防,足以自保。如果迁镇到姑臧,只怕当地人起了异心,或者留恋故地,不愿迁徙,背离了我国而配合外寇的入侵,成为国家大患。何况舍远就近,遥远的边防就会有疏漏,一旦废弃了敦煌城,就启发了那些夷人之心,给了夷狄之间彼此沟通,互相来往的条件,他们在关外将无法无天,不断骚扰,烽火警报将不会停息,戍边兵役的征召就会接连不断,从此国家将更为困难。”皇上于是听从了韩秀的建议。韩秀后来被任命为平东将军、青州刺史。他去世后,儿子韩务承袭了爵位。

尧暄,字辟邪,上党长子人。原名叫钟葵,后来赐名为暄。祖父尧僧赖,道武帝平定中山时,他和赵郡吕含最先来投奔魏国。尧暄聪明懂礼,容貌俊美。官至千人将军。太武帝因为他谦逊谨慎,提升他为中散大夫。后来又兼任北部尚书。当时刚开始建立三长制,尧暄为东道十三州使,重新核对户籍,皇上单独赐他一辆车,四匹马。尧暄前后随驾出征及出使,调查公案三十多次,都有克己奉公的称誉。皇上赏赐他衣服、彩绢、奴婢等,并赐他平阳伯之爵。等到改建百官制,授他太仆卿之职,后来转任大司农。死于平城,孝文帝为他举哀,追赠他为相州刺史。过去,尧暄到徐州,见州城中楼台亭宇,嫌这些建筑奢华繁盛,于是下令各处均拆毁,因此,徐州便渐渐衰败。等到孝文帝驾临彭城,听说此事,说“:尧暄也还该追斩。”

尧暄的长子尧洪承袭了爵位。尧洪之子尧杰,字永寿。元象年间,官至开府仪同三司、乐城县公。

尧荣之子尧雄,字休武,年轻时骁勇果敢,轻财物重义气。官至燕州刺史、平城县伯。他跟随尔朱兆与齐国的神武帝作战,败于广阿,率领本部军队占据定州归降神武帝。他的堂兄尧杰为尔朱兆的沧州刺史,也派使者来降。神武帝因为看他们兄弟都很有诚意,就让尧杰就地处理瀛州事务。不久让尧雄代替尧杰为瀛州刺史,加爵为公。当时法纪松弛,为官者都竞相聚财敛物。只有尧雄义气为重,有好处最后才拿,先赏赐于属下,因此深得手下官吏之心。

魏孝武帝入关时,尧雄被任命为大都督,随同高昂在穰城击败贺拔胜,仍任豫州刺史。元洪威占据颍川反叛,叛党赵继宗杀了颍川太守邵招,占据乐口,响应北面的元洪威。尧雄出兵征讨叛贼,赵继宗败逃,豫州城内等尧雄走后,占据了州城召引西魏,尧雄又和行台侯景一起讨平叛党。

梁将李洪芝、王当伯偷袭攻破平乡城,尧雄将二人一起擒获。他又打败梁司州刺史陈庆之,再将南荆州围困。由于东面来的救兵没到,尧雄攻陷了城池。梁任命元庆和为魏王,侵袭骚扰南部边境,尧雄在南顿大败元庆和。不久和行台侯景攻破梁的楚城。豫州百姓上书,请求再派尧雄来做刺史,尧雄又到豫州执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