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五(5/10)

并禽琰之。琰之即梁大将景宗之季弟也。 于是梁人惧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俊抚厉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俊在州清苦,不事产业, 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俊,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大统三年,东魏授俊洛州刺史,俊因此乃谋归阙。五年,将家及亲属四百口入 关,拜秘书监。时军国草创,坟典散逸,俊始选置令史,抄集经籍,四部群书,稍 得周备。加镇东将军,封安西县男。十七年,加散骑常侍,遂称笃疾,不复朝觐。 恭帝三年,赐姓若口引氏。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子。武成元年,进骠骑大将军、开 府仪同三司。

俊年齿虽高,而志识未衰。教授子孙,必先典礼。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 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俊身长 八尺,须鬓皓然,容止端详,音韵清朗。帝与之谈论,不觉屡为之前膝。及俊辞还, 帝亲执其手,曰:“公年德俱尊,朕所钦尚。乞言之事,所望于公。宜数相见,以 慰虚想。”以御舆令于帝前乘出。顾谓左右曰:“如此事,唯积善者可以致之。何 止见重于今,亦将传之万古。”时人咸以为荣。卒年八十二。武帝叹惜之,赠本官, 加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曰元。

俊笃于仁义,期功之中有孤幼者,衣食丰约,并与之同。少为司徒崔光所知, 光命其子励与俊结友。俊每造光,常清谈移日。小宗伯卢辩以俊业行俱崇,待以师 友之礼。每有闲暇,辄诣俊宴语弥日。恆谓人曰:“不见安西君,烦忧不遣。”其 为通人所敬重如此。子奉,位至仪同大将军、顺阳郡守、洵州刺史、昌国县公。

奉弟颙,少好学,最知名。居丧哀毁。位仪同大将军,掌朝、布宪、典祀下大 夫,小纳言,濩泽郡公。

郦范,字世则,范阳涿鹿人也。祖绍,慕容宝濮阳太守,以郡迎降,道武授兗 州监军。父嵩,天水太守。范,太武时,给事东宫。太武践阼,追录先朝旧勋,赐 爵永宁男。以奉礼郎奉迁太武、景穆神主于太庙,进爵为子。为征南大将军慕容白 曜司马。及定三齐,范多进策,白曜皆用其谋,遂表为青州刺史。进爵为侯,加冠 军将军,还为尚书右丞。后除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假范阳公。范前解州还京也, 夜梦阴毛拂踝。他日说之。时齐人有占梦者史武进云:“公豪盛于齐下矣。”使君 临抚东秦,道光海岱,必当重牧全齐,再禄营丘矣。”范笑答曰:“吾将为卿必验 此梦。”果如言。时镇将元伊利表范与外贼交通。孝文诏范曰:“镇将伊利表卿造 船市玉,与外贼交通,规陷卿罪,窥觎州任。有司推验,虚实自显,有罪者今伏其 辜矣。卿其明为算略,勿复怀疑。”还朝,卒京师。谥曰穆。子道元。

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 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 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 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诏曰:“鲁 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 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刻峻, 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 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 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孝昌初,遣将攻扬州,刺史元 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 事。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后除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 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 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 劾悦。

时雍州刺史萧宝夤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 大使。宝夤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亭在冈下,常食 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 阙二子俱被害。道元瞋目叱贼,厉声而死。宝夤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事 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111111111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 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子孝友袭。

道元第四弟道慎,字善季,涉历史传,有干局。位正平太守,有能名。迁长乐 相。卒,赠平州刺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