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位上大将军,拜徐州总管,迁朔州总管。平陈之役,从秦王俊出信州道。 陈平,以功进位上柱国,赐子崇爵端氏县伯,褒为安化县伯,复镇朔方。后岁,上 表乞骸骨,征还京师,卒于家。
子嵩嗣,大业中,为尚书虞部郎,讨北海贼。力战死之,赠正议大夫。
刘尼,代人也。曾祖敦,有功于道武,为方面大人。父娄,为冠军将军。尼勇 果善射,太武见而善之,拜羽林中郎,赐爵昌国子。宗爱既杀南安王余于东庙,秘 之,唯尼知状。尼劝爱立文成。爱自以负罪于景穆,闻而惊曰:“君大痴人!皇孙 若立,岂忘正平时事乎?”尼曰:“若尔,立谁?”爱曰:“待还宫,擢诸王子贤 者而立之。”尼惧其有变,密以状告殿中尚书源贺。时与尼俱典兵宿卫,仍共南部 尚书陆丽谋,密奉皇孙。于是,贺与尚书长孙渴侯严兵守卫,尼与丽迎文成于苑中。 丽抱文成于马上,入于京城。尼驰还东庙,大呼曰:“宗爱杀南安王,大逆不道。 皇孙已登大位。有诏,宿卫之士,皆可还宫。”众咸唱万岁。贺及渴侯登执宗爱、 贾周等,勒兵而入,奉文成于宫门外,入登永安殿。以尼为内行长,封东安公。寻 迁尚书右仆射,为定州刺史。在州清慎,然率多酒醉。文成末,为司徒。献文即位, 以尼有大功于先朝,特加尊重,赐别户四十。皇兴四年,车驾北征,帝亲誓众,而 尼昏醉,兵陈不整。帝以其功重,特恕之,免官而已。延兴四年薨,子社生袭。
薛提,太原人,皇始中,补太学生,拜侍御史,累迁晋王丕卫兵将军、冀州刺 史,封太原公。有政绩,征拜侍中,摄都曹事。太武崩,秘不发丧,尚书左仆射兰 延、侍中和延等议。以皇孙幼冲,宜立长君,征秦王翰置之秘室。提曰:“皇孙有 世嫡之重,人望所系,春秋虽少,令问闻于天下。废所宜立而更别求,必有不可。” 延等未决,中常侍宗爱知其谋,矫皇后令,征提等入,杀之。文成即位,以提有谋 立之诚,诏提弟浮子袭先爵太原公,有司奏降为侯。
论曰:陆俟以智识见称,珝乃不替风范,雅杖名节,自立功名;其传芳铭典, 岂徒然也?丽忠国奉主,郁为梁栋。资忠履义,赴难如归,世载克昌,名不虚得。 睿、琇以沈雅显达,何末亦披猖?子彰令终之美,家声孔振。仰及彦师俱以孝为本, 出处之誉,并可作范人伦。爽学业有闻,亦人誉也。源贺堂堂,非徒武节、观其翼 佐文成,廷抑禅让,殆乎社稷之臣。怀干略兼举,出内驰誉,继迹贤孝,不堕先业。 子邕功立夏方,身亡冀野。彪著名齐朝。师、雄官成隋代,美矣。刘尼忠国,岂徒 骁猛之用?薛提正议忠谋,见害奸阉,痛乎!
部分译文
陆俟,是代郡人。他的曾祖父陆干,祖父陆引,是世袭的部落首领。他的父亲陆突,道武初年率领部落跟随大军征战,立了很多战功,官至离石镇将、上党太守、关内侯。
陆俟少年就很聪慧。明元帝即位后,他承袭了关内侯之爵,官拜给事中,负责选部、兰台的事务,从不干扰别人。太武帝征讨赫连昌时,下诏令陆俟统领各个军镇防备蠕蠕,他和西平公安颉一起并给他攻克武牢关,赐爵为建邺公,官拜冀州刺史。当时对州郡长官进行了考核,陆俟和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后来他又转任武牢镇大将。平凉的休屠金崖、羌的狄子玉等反叛,陆俟又转任为安定镇大将军,追击征讨金崖军队,将他们全部擒获。
陆俟又被升迁为怀荒镇大将。到任未满朝,高车的众莫弗指控陆俟为政严厉,性情暴躁,恳请前任镇将郎孤回来接任。太武帝批准了他们的要求,陆俟被召回。到京师朝见太武帝时,他说不超过一年,郎孤一定会丧命,而高车一定要反叛。太武帝怀疑他在胡说,狠狠将他责备了一番。只保留他的爵位而让他回家。第二年,众莫弗果然杀了郎孤而起兵反叛,太武帝听到消息后大惊,召来陆俟问是什么原因。陆俟道“:高车那里的风俗是上上下下都不知礼数,对不知礼数的人,很难做他们的上司。臣到高车后,对他们施加威严,用法纪纲常约束他们,想慢慢引导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的本分和行事的限度,然而的确颇有些奸恶之人,厌恶正义道德,因而指控臣没有恩德,却称赞郎孤的好处。郎孤得以回镇为官,对自己的好名誉很得意,一定会更多施恩给百姓,而贬低臣的行为,对下级只想以宽厚、仁慈、恩惠、放任对待他们。不知礼数的人,容易滋生霸气和傲气,于是不再有上下级之分,不再有上下之礼后,郎孤再用威势想使下面人收敛,就招来那些人的怨恨情绪。怨恨情绪高涨,叛乱之事就发生了。”太武帝叹道:“卿身材短小,顾虑却那么长远!”当天就重新起用他为散骑常侍。
太武帝征讨蠕蠕,攻破凉州,陆俟经常随驾督管辎重的运输,他又和高凉王那渡过黄河去攻城夺地,被升任为长安镇大将。又和高凉王那在杏城击败盖吴,擒获盖吴的两个叔叔,众将想将二人解送到京城,只有陆俟不同意,他说:“如果不杀了盖吴,只怕长安之变还不会结束,盖吴一个人藏匿潜逃,如果不是他的亲信,谁能抓得到他。假若十万大兵停驻而追他一个人,不是上策。不如暗地答应盖吴的两个叔叔,不为难他们的妻子儿女,让他们去追杀盖吴。”诸将都说“:如今已捉住了他们两个叔叔,就剩盖吴一个人,怎么还会卷土重来呢?”陆俟道“:诸位难道没见过毒蛇吗?不把它的头斩下,它仍能为害。况且在治疗心腹的疾患时,却说一定要留下类似的毛病,这样怎么能行?”于是放了盖吴的两个叔叔,并给他们规定了期限。期限到时,盖吴的叔叔还没回来,诸将都埋怨陆俟,陆俟道:“这是因为他们还不方便下手,他们一定不会背信的。”过了几天,二人果然杀了盖吴回来,正如陆俟说的情形一样。陆俟料事如神,精明决断,由此可见一斑。他后来被升任为内都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