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七(6/10)

》 及《孝经》、《论语》,七岁居母丧,便有成人性。梁大宝元年,封乐梁郡王,丹 杨尹。属侯景杀简文,大圜潜遁获免。景平,归建业。时丧乱之后,无所依,乃寓 居善觉佛寺。人有以告王僧辩,乃给船饩,得往江陵。梁元帝见之甚悦,赐以越衫 胡带,改封晋熙郡王,除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时大圜兄汝南王大封等犹未通谒。元帝性忌刻,甚恨望之,乃使大圜召之。大 圜即日晓谕,两兄相继出谒,元帝乃安之。大圜恐谗忻醖生,乃屏绝人事;门客左 右,不过三两人。不妄游狎,兄姊间,止笺疏而已。恆以读《诗》、《礼》、《书》、 《易》为事。元帝尝自问《五经》要事数十条,大圜词约指明,应答无滞。帝甚叹 美之,因曰:“昔河间好学,尔既有之;临淄好文,尔亦兼之。然有东平为善,弥 高前载。”及于谨军至,元帝乃令大封充使请和,大圜副焉,其实质也。出至军所, 信宿,元帝降。

魏恭帝二年,大圜至长安,周文帝以客礼待之。保定二年,大封为晋陵县公, 大圜始宁县公。寻加大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俄而开麟趾殿,招集学士,大圜 预焉。《梁武帝集》四十卷、《简文集》九十卷各止一本,江陵平后,并藏秘阁。 大圜入麟趾,方得见之,乃手写二集,一年并毕,识者称叹之。

大圜深信因果,心安闲放,尝云:

拂衣褰裳,无吞舟之漏网;挂冠县节,虑我志之未从。傥获展禽之免,有美慈 明之进。如蒙北叟之放,实胜济南之征。其故何哉?夫闾阎者有优游之美,朝廷者 有簪佩之累,盖由来久矣。留侯追踪于松子,陶硃成术于辛文,良有以焉。况乎智 不逸群,行不高物,而欲辛苦一生,何其僻也。

岂如知足知止,萧然无累。北山之北,弃绝人间;南山之南,超逾世网。面修 原而带流水,倚郊甸而枕平皋。筑蜗舍于丛林,构环堵于幽薄。近瞻烟雾,远睇风 云。藉纤草以廕长松,结幽兰而援芳桂。仰翔禽于百仞,俛泳鳞于千寻。果园在后, 开窗以临花卉;蔬圃居前,坐檐而看灌畎。二顷以供饘粥,十亩以给丝麻。侍兒五 三,可充纟任织;家僮数四,足代耕耘。沽酷牧羊,协潘生之志;畜鸡种黍,应庄 叟之言。获菽寻汜氏之书,露葵征尹君之录。烹羔豚而介春酒,迎伏腊而候岁时。 披良书,采至赜,歌纂纂,唱乌乌。可以娱神,可以散虑。有朋自远,扬榷古今; 田畯相过,剧谈稼穑。斯亦足矣,乐不可支,永保性命,何畏忧责。

岂若蹙足入绊,申颈就羁。游帝王之门,趋宰衡之势。不知飘尘之少选,宁觉 年祀之斯须。万物营营,靡存其意;天道昧昧,安可问哉?

嗟乎!人生若浮,朝露宁俟。长绳系景,实所愿言。执烛夜游,惊其迅迈。百 年几何,擎跽曲拳。四时如流,俯眉蹑足。出处无成,语默奚当。非直丘明所耻, 抑亦宣尼耻之。

建德四年,除滕王逌友。逌尝问大圜曰:“吾闻湘东王作《梁史》,有之乎? 余传乃可抑扬,帝纪奚若?隐则非实,记则攘羊。”对曰:“言之妄也。如使有之, 亦不足怪。昔汉明为《世祖纪》,章帝为《显宗纪》,殷鉴不远,足为成例。且君 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彰于四海,安得而隐之?如有不彰,亦安得不隐?盖子为父 隐,直在其中,讳国之恶,抑又礼也。”逌乃大笑。后大军拔晋州,或问大圜: “师遂克不?”对曰:“高欢昔以晋州肇基伪迹,今本既拔矣,能无亡乎?所谓君 以此始,必以此终。”居数月,齐氏果灭。闻者以为知言。

隋开皇初,拜内史侍郎,卒于西河郡守。撰《梁旧事》三十卷、《寓记》三卷、 《士丧仪注》五卷、《要决》两卷,并文集二十卷。

大封位开府仪同三司、陈州刺史。

论曰:诸司马以乱亡归命,楚之最可称乎!其余碌碌,未足论也。而以往代遗 绪,并当位遇,可谓幸矣。刘昶猜疑惧祸,萧夤亡破之余,并潜骸窜影,委命上国。 俱称晓了,盛当位遇。虽有枕戈之志,终无鞭墓之成。昶诸子狂疏,丧其家业;宝 夤背恩忘义,枭镜其心。萧赞临边脱身,晚去仇贼,宠禄顿臻,颠狈旋至,信吉凶 之相倚也。梁氏云季,子弟奔亡。王表动不由仁,胡颜之甚。祗、退、泰、捴、圆 肃、大圜等虽羁旅异国,而终享荣名,非素有鎡基,怀文抱质,亦何能至于此也。 方武陵拥众东下,任捴以萧何之事。君臣之道既笃,家国之情亦隆。金石不足比其 心,河水不足明其誓。及魏安之至城下,旬日而智力俱竭,委金汤而不守,举庸蜀 而来王。若乃见机而作,诚有之矣;守节没齿,则未可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