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其恩德。虽居显位,每至困乏, 麦饭蔬食,怡然甘之。卒,赠大将军、仪同三司、瀛州刺史,谥曰孝简。
子逊之,清靖寡欲,位太尉记室参军。义僖四弟,并远不逮兄也。
敏弟昶,字叔达,小字师颜,学涉经史,早有时誉。太和中,兼员外散骑常侍, 使于齐。孝文诏昶曰:“密迩江扬,不早当晚,会是朕物。卿等欲言便言,无相疑 难。”又敕副使王清石曰:“卿莫以南人语致疑卢昶。若彼先有知识,欲见但见, 须论即论。昶正宽柔君子,无多文才,或主客命卿作诗,莫以昶不作,便罢也。凡 使人以和为贵,勿相矜夸,见于色貌。”及至彼,遇齐明立,孝文南讨,昶兄伯源 为别道将。而齐明以朝廷加兵,遂酷遇之。昶等本非骨鲠,大怖,泪汗横流。齐明 以腐米臭鱼莝豆供之。而谒者张思宁,辞气謇愕,遂以壮烈死于馆中。昶还,孝文 责之曰:“衔命之礼,有死无辱,虽流放海隅,犹宜抱节致殒。卿不能长缨羁首, 已是可恨。乃俛眉饮啄,自同犬马。有生必死,修短几何?卿若杀身成名,贻之竹 素,何如甘彼刍菽,以辱君父。纵不能远惭苏武,宁不近愧思宁!”遂见罢黜。
景明初,除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散骑常侍,兼尚书。时 洛阳县获白鼠。昶奏,以为案《瑞典》,外镇刺史二千石令长不祗上命,刻暴,百 姓怨嗟,则白鼠至。因陈时政,多所劝诫。诏书褒美其意。转侍中,又兼吏部尚书, 寻即正,仍侍中。昶守职而已,无所激扬,与侍中元晖等更相朋附,为宣武所宠, 时人鄙之。出为徐州刺史。昶既儒生,本少将略,又羊社子燮为昶司马,专任戎事, 掩昶耳目,将士怨之。朐山戍主傅文骥粮樵俱罄,以城降梁。昶见城降,先走退, 诸军相寻奔遁。遇大寒,军人冻死及落手足者太半。自魏经略江右,唯中山王英败 于钟离,昶于朐山失利,最为甚焉。宣武遣黄门甄琛驰驿锁昶,穷其败状,诏以免 官论。自余将统以下,悉听依赦复任。未几,拜太常卿,仍除雍州刺史,进号镇西 将军,加散骑常侍。卒官,谥曰穆。
昶宽和矜恕,善于绥怀。其在徐州,戍兵有疾,亲自检恤,至番兵年满不归, 容充后役,终昶一政,然后始还,人庶称之。
子元聿,字仲训,无他才能。尚孝文女义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位太尉司马、 光禄大夫。卒,赠中书监。子士晟,仪同开府掾。
元聿第五弟元明,字幼章。涉历群书,兼有文义,风彩闲润,进退可观。永安 初,长兼尚书令、临淮王彧钦爱之。及彧开府,引为兼属,仍领部曲。孝武登阼, 以郎任行礼,封城阳县子,迁中书侍郎。永熙末,居洛东缑山,乃作《幽居赋》焉。 于时,元明友人王由居颍川,忽梦由携酒就之言别,赋诗为赠。及明,忆其诗十字, 云:“自兹一去后,市朝不复游。”元明叹曰:“由性不狎俗,旅寄人间,乃有今 梦,诗复如此,必有他故。”经三日,果闻由为乱兵所害。寻其亡日,乃是发梦之 夜。天平中,兼吏部郎中,副李谐使梁,南人称之。还,拜尚书右丞,转散骑常侍, 监起居。积年在史馆,了不措意。又兼黄门郎、本州大中正。
元明善自标置,不妄交游,饮酒赋诗,遇兴忘返。性好玄理,作史子杂论数十 篇,诸文别有集录。少时,常从乡还洛,途遇相州刺史、中山王熙。熙,博识之士, 见而叹曰:“卢郎有如此风神,唯须诵《离骚》,饮美酒,自为佳器。”遂留之数 日,赠帛及马而别。元明凡三娶,次妻郑氏与元明兄子士启淫污,元明不能离绝。 又好以世地自矜,时论以此贬之。
元明弟元缉,字幼绪,凶粗好酒,曾于妇氏饮宴,小有不平,手刃其客。位辅 国将军、司徒司马,赠骠骑大将军、吏部尚书、幽州刺史,谥曰宣。
昶弟尚之,字季儒,小字羡夏。亦以儒素见重,位司徒左长史、前将军、济州 刺史、光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