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之 日,行台、军司、监军、都督各明立文案,处处记之。斩首成一阶以上,即令给券。 其券,一纸之上,当中大书,起行台、统军位号,勋人甲乙。斩三贼及被伤成阶以 上,亦具书于券,各尽一行,当行竖裂。其券,前后皆起年号日月,破某处阵,某 官某勋,印记为验。一支付勋人,一支付行台。记至京,即送门下,别丞守录。
又自迁都以来,戎车屡捷,所以征勋转多,叙不可尽者,良由岁久生奸,积年 长伪,巧吏阶缘,偷增遂甚。请自今为始,诸有勋簿已经奏赏者,即广下远近,云 某处勋判,咸令知闻。立格酬叙,以三年为断。其职人及出身,限内悉令铨除;实 官及外号,隋才加授。庶使酬勤速申,立效者劝,事不经久,侥倖易息。或遭穷难, 州无中正者,不在此限。又勋簿之示,征还之日,即应申送。然顷来,行台、督将 至京始造,或一年二岁,方上勋书。奸伪之原,实自由此。于今以后,军还之日, 便通勋簿,不听隔月。
诏复依行。
元叉之废灵太后也,相州刺史、中山王熙起兵于鄴。败之。叉以同为持节兼黄 门侍郎慰劳使,乃就州刑熙。还,授正黄门。同善事在位,为叉所亲。戮熙之日, 深穷党与,以希叉旨,论者非之。同兄琇,少多大言,常云公侯可致。至此,始为 都水使者。同启求回身二阶以加琇。琇遂除安州刺史,论者称之。营州城人就德兴 谋反,除同度支尚书,持节使营州慰劳,听以便宜从事。同乃遣贼家口三十人,并 免家奴为良,赍书喻之。德兴乃降,安辑其人而还。德兴复反,诏同为幽州刺史, 兼尚书行台,慰劳之。同虑德兴难信,勒众而往,为德兴所击,大败而还。
灵太后反政,以同叉党,除名。庄帝践祚,诏复本秩,除都官尚书,复兼七兵。 以前慰劳德兴功,封章武县伯,正除七兵。转殿中。普泰初,除侍中,进号骠骑将 军、左光禄大夫。同时久病,牵强启乞仪同。
初同之为黄门也,与节闵帝俱在门下,同异其为人,素相款托。帝以恩旧,许 之,除仪同三司。永熙初,薨,赠尚书右仆射。四子,长子斐嗣。
斐字子章,性残忍,以强断知名。齐文襄引为大将军府刑狱参军,谓云:“狂 简,斐然成章,非嘉名字也。”天保中,稍迁尚书左丞,别典京畿诏狱。酷滥非人 情所为,无问事之大小,拷掠过度,于大棒车辐下死者非一。或严冬至寒,置囚于 冰雪之上;或盛夏酷热,暴之日下,枉陷人致死者,前后百数人。伺察官人罪失, 动即奏闻。朝士见之,莫不重迹屏气,皆目之为校事。斐扬扬得志,言必自矜。后 以谤史事,与李庶俱病鞭杖,死狱中。斐弟筠,青州中从事。
同兄静,好学有风度,饮酒至数斗不乱。终于太常丞。大统初,赠太仆卿、平 州刺史。静子景裕。
景裕字仲孺,小字白头。少敏,专经为学。居拒马河,将一老婢作食,妻子不 自随从。又避地大宁山,不营世事。居无二业,唯在注解。其叔父同职居显要,而 景裕止于园舍,情均郊野。谦恭守道,贞素自得,由是世号居士。节闵初,除国子 博士,参议正声,其见亲遇,待以不臣之礼。永熙初,以例解。天平中,还乡里。 与邢子才、魏季景、魏收、邢昕等同征赴鄴,景裕寓托僧寺,讲听不已。未几,归 本郡。
河间邢摩纳与景裕从兄仲礼据乡作逆,逼其同反,以应西魏。齐神武命都督贺 拔仁讨平之。闻景裕经明行著,驿马特征。既而舍之,使教诸子,在馆十日一归家, 随以鼎食。景裕风仪言行,雅见嗟赏。
先是,景裕注《周易》、《尚书》、《孝经》、《论语》、《礼记》、《老子》, 其《毛诗》、《春秋左氏》未讫。齐文襄入相,于第开讲;招延时俊,令景裕解所 注《易》。景裕理义精微,吐发闲雅。时有问难,或相诋诃,大声厉色,言至不逊。 而景裕神彩俨然,风诵如一,从容往复,无际可寻,由是士君子嗟美之。初,元颢 入洛,以为中书郎。普泰中,复除国子博士。进退其间,未曾有得失之色。性清静, 淡于荣利,弊衣粗食,恬然自安,终日端严,如对宾客。兴和中,补齐王开府属, 卒于晋阳。神武悼惜之。
景裕虽不聚徒教授,所注《易》大行于世。又好释氏,通其大义。天竺胡沙门 道悕,每译诸经论,辄托景裕为之序。景裕之败也,系晋阳狱,至心诵经,枷锁自 脱。是时,又有人负罪当死,梦沙门教讲经,觉时如所梦,谓诵千遍,临刑刀折。 主者以闻,赦之。此经遂行,号曰《高王观世音》。景裕弟辩。
辩字景宣,少好学,博通经籍。正光初,举秀才,为太学博士。以《大戴礼》 未有解诂,辩乃注之。其兄景裕为当时硕儒,谓辩曰:“昔侍中注《小戴》,今汝 注《大戴》,庶纂前修矣。”节闵帝立,除中书舍人。属齐神武起兵信都,既破尔 硃氏,遂鼓行指洛。节闵遣辩持节劳之于鄴。神武令辩见其所奉中兴主,辩抗节不 从。神武怒曰:“我举大义,诛群丑,车驾在此,谁遣尔来?”辩抗言酬答,守节 不挠。神武异之,舍而不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