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冬至,大飨群官,孝文亲舞于太后前,群臣皆舞。帝乃长歌,仍率群臣再 拜上寿。闾曰:“臣闻大夫行孝,行合一家;诸侯行孝,声著一国;天
行孝, 德被四海。今陛下敦行孝
,臣等不胜庆踊,谨上千万岁寿。”帝大悦。又议政于 皇信堂,闾曰:“伏思太皇太后十八条之令,及仰寻圣朝所行,事周于百揆,愿终 成其事。”帝曰:“刑法者,王
所用。何者为法?何者为刑?施行之日,何先何 后?”对曰:“刑制之会,轨
齐众,谓之法;犯违制约,致之于宪,谓之刑。然 则法必先施,刑必后著。”帝曰:“《论语》称:冉
退朝,孔
曰:‘何晏也?’ 曰:‘有政。’
曰:‘其事也,如其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何者为政? 何者为事?”对曰:“政者,上之所行;事者,下之所综。”后诏闾与太常采雅乐 以营金石。又领广陵王师,
除镇南将军、相州刺史。以参定律令之勤,赐布帛粟
等。迁都洛
,闾表谏,言迁有十损,必不获已,请迁于鄴。帝颇嫌之。
雍州刺史曹武据襄请降,车驾亲幸悬瓠。闾表谏:洛
草创,武既不遣质任, 必非诚心,帝不纳。武果虚诈,诸将皆无功而还。车驾还幸石济,闾朝于行
。帝 谓曰:“朕往年之意,不
决征。但兵士已集,恐为幽王之失,不容中止,遂至淮 南。而彼诸将并列州镇,至无所获,实由晚一月日故耳。”闾曰:“古攻战法,倍 则攻之,十则围之。圣驾亲征,诚应大捷,所以无大获,良由兵少故也。今京邑甫 尔,庶事造创,愿陛下当从容伊、瀍,使德被四海。”帝曰:“愿从容伊、瀍,实 亦不少,但未获耳。”闾曰:“司
相如临终,恨不封禅。今虽江介不宾,然中州 地略以尽平,岂可圣明之辰,而阙盛礼?”帝曰:“荆扬未一,
孝文诏曰:“比当与卿面论。”又诏闾为书问蠕蠕。时蠕蠕国有丧而书不叙凶 事。帝曰:“卿职典文辞,不论彼之凶事,若知而不作,罪在灼然;若情思不至, 应谢所任。”对曰:“昔蠕蠕主敦崇和亲,其屡犯边境,如臣愚见,谓不宜吊。” 帝曰:“敬其父则
悦,敬其君则臣悦,卿云不合吊
,是何言欤?”闾遂免冠谢 罪。帝曰:“蠕蠕使牟提,小心恭慎,同行疾其敦厚,恐其还北,必被谤诬。昔刘 准使殷灵诞,每禁下人不为非礼事,及还,果被谮诉,以致极刑。今书可明牟提忠 于其国,使蠕蠕主知之。”
孝文又引见王公以下于皇信堂,令辩忠佞。闾曰:“佞者饰知以行事,忠者发 心以附,譬如玉石,皦然可知。”帝曰:“玉石同
而异名,忠佞异名而同理。 求之于同,则得其所以异;寻之于异,则失其所以同。
同异之间,
换忠佞之 境,岂是皦然易明哉?或有托佞以成忠,或有假忠以饰佞,如楚之
綦,后事虽忠, 初非佞也?”闾曰:“
綦谏楚,初虽随述,终致忠言,此适
几谏,非为佞也。
綦若不设初权,后忠无由得显。”帝善闾对。后上表曰:
今故宜于六镇之北筑长城,以御北虏,虽有暂劳之勤,乃有永逸之益。即于要 害,往往开门,造小城于其侧,因施却敌,多置弓弩。狄来,有城可守,有兵可捍。 既不攻城,野掠无获,草尽则走,终始必惩。又宜发近州武勇四万人,及京师二万 人,合六万人,为武士;于苑内立征北大将军府,选忠勇有志者以充其选。下置 官属,分为三军:二万人专习弓
,二万人专习刀楯,二万人专习骑槊。修立战场, 十日一习。采诸葛亮八阵之法,为平地御敌之方,使其解兵革之宜,识旌旗之节。 兵
,必堪御寇。使将有定兵,兵有常主,上下相信,昼夜如一。七月,发六 郡兵万人,各备戎作之
,敕台北诸屯仓库,随近往来,俱送北镇。至八月,征北
率所镇,与六镇之兵,直至碛南,扬威漠北。狄若来拒,与决战;若其不来,然 后散分其地,以筑长城。计六镇,东西不过千里,若一夫一月之功当二步之地,三 百人三里,三千人三十里,三万人三百里,则千里之地,
弱相兼,计十万人一月 必就。军粮一月,不足为多,人怀永逸,劳而无怨。计筑长城,其利有五:罢游防 之苦,其利一也;北
放牧,无抄掠之患,其利二也;登城观敌,以逸待劳,其利 三也;省境防之虞,息无时之备,其利四也;岁常游运,永得不匮,其利五也。
臣闻为国之,其要有五:一曰文德,二曰武功,三曰法度,四曰防固,五曰 刑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荒狡放命,则播武功以威之;人未知战,则 制法度以齐之;暴敌轻侵,则设防固以御之;临事制胜,则明赏罚以劝之。用能辟 国宁方,征伐四克。北狄悍愚,同于禽兽,所长者野战,所短者攻城。若以狄之所 短,夺其所长,则虽众不能成患,虽来不能内
。又狄散居野泽,随逐
草,战则 与室家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是以古人伐北方,攘其侵掠而已。历代为边患者, 良以倏忽无常故也。六镇势分,倍众不斗,互相围
,难以制之。昔周命南仲,城 彼朔方,赵灵、秦始,长城是筑;汉之孝武,踵其前事。此四代之君,皆帝王之雄 杰,所以同此役者,非智术之不长,兵众之不足,乃防狄之要事,理宜然也。
《至德 颂》。允以闾文章富逸,举以自代,遂为献文所知,参论政事。永明初,为中书 令、给事中,委以机密。文明太后甚重闾,诏令书檄碑铭赞颂皆其文也。太和三年,
师讨淮北,闾表谏,陈四疑,请时速返旆。文明太后曰:“六军电发,有若摧朽, 何虑四难也。”迁尚书、中书监。淮南王他奏求依旧断禄,闾表以为若不班禄,则 贪者肆其
情,清者不能自保,诏从闾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