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外,勿以言辞相折。”江东雅 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及八年伐陈,拜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兼掌文翰。王师临江,高颎夜幕中, 谓曰:“今段定克江东以不?君试言之。”道衡答曰:“凡论大事成败,先须以至 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郭璞有云:‘江东偏王三百年,还与 中国合。’今数将满矣。以运数而言,其必克一也。有德者昌,无德者亡,自古兴 灭,皆由此道。主上躬履恭俭,忧劳庶政。叔宝峻宇雕墙,酣酒荒色。其必克二也。 为国之体,在于任寄。彼之公卿,备员而已。拔小人施文庆,委以政事;尚书令江 总唯事诗酒,本非经略之才;萧摩诃、任蛮奴是其大将,一夫之用耳。其必克三也。 我有道而大,彼无德而小。量其甲士,不过十万,西自巫峡,东极沧海,分之则势 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席卷之势,其在不疑。”颎忻然曰: “君言成败,理甚分明。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尔。”还除吏部侍郎。
后坐抽擢人物,有言其党苏威,任人有意故,除名,配防岭表。晋王广时在扬 州,阴令人讽道衡,遣从扬州路,将奏留之。道衡不乐王府,用汉王谅之计,遂出 江陵道而去。寻诏征还,直内史省。晋王由是衔之。然爱其才,犹颇见礼。后数岁, 授内史侍郎,加上仪同三司。道衡每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 怒,其沈思如此。帝每曰:“道衡作文书称我意。”然诫之以迂诞。后帝谓杨素、 牛弘曰:道衡老矣,驱使勤劳,宜使硃门陈戟。”于是进上开府,赐物百段。道衡 辞以无功。帝曰:“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
道衡久当枢要,才名益显。太子、诸王争与交好,高颎、杨素雅相推重,声名 籍甚,无竞一时。仁寿中,杨素专掌朝政。道衡既与素善,上不欲道衡久知机密, 因出检校襄州总管。道衡一旦见出,不胜悲恋,言之哽咽。帝怆然改容曰:“尔光 阴晚暮,侍奉诚劳,朕欲令尔将摄。今尔之去,朕如断一臂。”于是赉物三百段, 九环金带并时服一袭,马十匹,慰勉遣之。在任清简,吏人怀其惠。
炀帝嗣位,转潘州刺史。岁余,上表求致仕。帝谓内史侍郎虞世基曰:“道衡 将至,当以秘书监待之。”道衡既至,上《高祖文皇帝颂》。帝览之不悦。顾谓苏 威曰:“道衡致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于是拜司隶大夫,将置之罪。道衡不悟, 司隶刺史房彦谦素与相善,知必及祸,劝之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而道衡不能用。 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向使高颎不死,令当久行。”有人奏之。 帝怒曰:“汝忆颎乎?”付执法者推之。道衡自以非大过,促宪司早解。奏日,冀 帝赦之,敕家人具馔以备客来侯者。及奏,帝令自尽。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诀。宪 司重奏,缢而杀之。妻子徙且末。时年七十。天下冤之。有集七十卷,行于世。
有子五人,收最知名,出后族父孺。
孺清贞孤介,不交流俗。涉历经史,有才思,虽不为大文,所有诗咏,大致清 远。开皇中,为侍御史、扬州总管司功参军。每以方直自处,府寮多不便之。卒于 襄城郡掾。所莅官皆有能名。道衡偏相友爱,收初生,即与孺为后。养于孺宅,至 于成长,殆不识本生。太常丞胡仲操曾在朝堂就孺借刀子割爪甲。孺以仲操非雅士, 竟不与之。其不肯妄交,清介独行,皆此类也。
道衡兄温,字尼卿。沈敏有器局,博览坟典,尤善隶书。仕周为上黄郡守。周 平齐,徙燕郡太守,以简惠称。宣政元年,赐爵齐安县子。卒于郡。子迈嗣。
迈字弘仁,性寡言,长于词辩。开皇初,袭爵齐安子,改封钟山。历位太子舍 人。大业中,为刑部、选部二侍郎。
道衡从父弟道实,位礼部侍郎、离石郡太守,知名于世。从子德音,有俊才, 起家游骑尉。佐魏淡修《魏史》,史成,迁著作佐郎。及越王侗称制东都,王世充 之僭号,军书羽檄,皆出其手。世充平,以罪诛。其文笔多行于世。
聪弟和,南青州刺史。和子善。
善字仲良。少为司空府参军。再迁盐池都将。孝武西迁,魏改河东为秦州,以 善为别驾。善家素富,僮仆数百人。兄元信,杖气豪侈,每食方丈,坐客恆满,弦 歌不绝;而善独恭己率素,爱乐闲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