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魏末,累迁中书侍郎。兴和三年,兼通 直散骑常侍,使于梁。天保初,以议禅代,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国子祭酒,直内省, 典机密。清俭勤慎,甚为齐文宣所知。拜南青州刺史,有政绩。入为秘书监、齐州 大中正,迁并省度支尚书,俄授京省。寻转五兵尚书,监国史。台阁之中,见称简 正。武成之将禅后主,先以问劼,劼谏以为不可。由是忤意,出为南兗州刺史。代 还,重为度支尚书、仪同三司,食文登县干。寻除中书令,加开府,待诏文林馆, 监修撰新书。卒,赠齐州刺史、尚书左仆射,谥文贞。
初,和士开擅朝,曲求物誉,诸公因此颇为子弟干禄。世门之胄。多处京官, 而劼二子拱、捴并为外任。弟廓之从容谓劼曰:“拱幸得不凡,何不在省府中清华 之所,而并出外籓?”劼曰:“立身来,耻以言自达。今若进兒,与身何异!”卒 无所求。闻者莫不叹服。劼常恨魏收书,欲更作编年纪,而才思竟不能就。
光弟敬友,本州从事。颇有受纳,御史案之。乃与守者俱逃。后除梁郡太守, 会遭所生忧,不拜。敬友精心佛道,昼夜诵经,免丧之后,遂菜食终身。恭宽接下, 修身厉节。自景明已降,频岁不登,饥寒请丐者,皆取足而去。又置逆旅于肃然山 南大路之北,设食以供行者。卒于家。弟子鸿。
鸿字彦鸾,少好读书,博综经史,稍迁尚书都兵郎中。诏太师、彭城王勰以下 公卿朝士儒学才明者三十人,议定律令于尚书上省,鸿与光俱在其中,时论荣之。 后为三公郎中,加员外散骑常侍。
延昌二年,将大考百寮,鸿以考令于体例不通,乃建议曰:“窃惟昔者为官求 才,使人以器,黜陟幽明,扬清激浊。故绩效能官,才必称位者,朝升夕进,岂拘 一阶半级者哉。二汉以降,太和以前,苟必官须此人,人称此职,或超腾升陟,数 岁而至公卿,或长兼、试守称允当迁进者,披卷则人人而是,举目则朝贵皆然。故 能时收多士之誉,国号丰贤之美。窃见景明以来考格,三年成一考,一考转一阶。 贵贱内外,万有余人,自非犯罪,不问贤愚,莫不上中,才与不肖,比肩同转。虽 有善政如黄、龚,儒学如王、郑,才史如班、马,文章如张、蔡,得一分一寸,必 为常流所攀,选曹亦抑为一概,不曾甄别。琴瑟不调,改而更张,虽明旨已行,犹 宜消息。”武帝不从。
三年,鸿以父忧解任,甘露降其庐前树。十一月,宣武以本官征鸿。四年,复 有甘露降其京兆宅之庭树。后迁中散大夫、高阳王友,仍领郎中。正光元年,加前 将军,修孝文、宣武《起居注》。
光撰魏史,徒有卷目,初未考正,阙略尤多,每云:“此史会非我世所成,但 须记录时事,以待后人。”临薨,言鸿于孝明。五年,诏鸿以本官修缉国史。孝昌 初,拜给事黄门侍郎,寻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鸿在史甫尔,未有所就。寻卒, 赠镇东将军、度支尚书、青州刺史。
鸿弱冠便有著述志。见晋、魏前史,皆成一家,无所措意。以刘元海、石勒、 慕容俊、苻健、慕容垂、姚苌、慕容德、赫连屈孑、张轨、李雄、吕光、乞伏国仁、 秃发乌孤、李皓、沮渠蒙逊、冯跋等并因世故,跨僭一方,各有国书,未有统一, 鸿乃撰为《十六国春秋》,勒成百卷,因其旧记,时有增损褒贬焉。鸿二世仕江左, 故不录僭晋、刘、萧之书,又恐识者责之,未敢出行于外。宣武闻其撰录,遣散骑 常侍赵邕诏鸿曰:“闻卿撰定诸史,甚有条贯,便可随成者送至,朕当于机事之暇 览之。”鸿以其书有与国初相涉,言多失体,且既讫,不奏闻。鸿后典起居,乃妄 载其表曰:
臣闻帝王之兴也,虽诞应图箓,然必有驱除,盖所以翦彼厌政,成此乐推。故 战国纷纭,年过十纪,而汉祖夷殄群豪,开四百之业。历文、景之怀柔蛮夏,世宗 之奋扬威武,始得凉、朔同文,偂⒃揭还臁S谑翘浮⑶ǜ泻旱轮盛,痛诸史放绝, 乃钤括旧书,著成《太史》,所谓缉兹人事,光彼天时之义也。
昔晋惠不竞,华戎乱起,三帝受制于奸臣,二皇晏驾于非所,五都萧条,鞠为 煨烬。赵、燕既为长蛇,辽海缅成殊域,中原无主,八十余年。遗晋僻远,势略孤 微,人残兵革,靡所归控。皇魏龙潜幽、代,内修德政,外抗诸伪,并、冀之人, 怀宝之士,襁负而至者日月相寻。太祖道武皇帝以神武之姿,接金行之运,应天顺 人,龙飞受命。太宗必世重光,业隆玄默。世祖雄才力睿略,阐曜威灵,农战兼修, 扫清氛秽。岁垂四纪,而寰宇一同,百姓始得陶然苏息,欣于尧、舜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