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八(10/10)

身寒微的人为传诏,以安慰他们。仅州郡牧守的子孙们来投递个人情状,要求任职的就有一百多人。元叉因而奏请建立勋附队,准备按照他们各自的资历给予职务。从此,北边来的人全部被录用。山伟便将这件事奏报,赞扬元叉的美德。元叉从来不认识山伟,向侍中安丰王元廷明、黄门郎元顺询问,元顺等人因此称颂和推荐他。元叉让仆射元钦推荐山伟兼任尚书二千石郎。以后又正名为士郎,参与纂修皇帝的起居注。仆射元顺负责选拔官吏,又上表推荐山伟任谏议大夫。

尔朱荣在河阴杀害朝臣,山伟正巧在朝廷值班,所以得以免除杀身之祸。孝庄帝即位入宫,任命他为给事黄门侍郎。早先,他与仪曹郎袁升、屯田郎李廷考、外兵郎李奂、三公郎王廷业四人骑着马并排而行,山伟在他们的后面。路上遇到一个尼姑,看见他们四人叹息说:“你们机缘相同,会在同一天死去。”又对山伟说“:你正接近天子,可以做一个好官。”袁升等四个人都在河阴被尔朱荣杀害,果然应了尼姑的话。

不久任著作郎,节闵帝即皇帝位,任他为秘书监,仍任著作郎。开初,尔朱兆领兵进入洛阳,官吏们四处逃散。国史典书高法显秘密埋藏史书经典,所以图书没有损失。山伟自认为有功,向朝廷诉说请求封赏。他依附尔朱世隆,被封为东阿县伯,而高法显只获得男的爵位,山伟不久又晋升为侍中。东魏孝静帝初年,他任卫大将军、中书令,负责监修起居注。后来,又以本官领任著作一事。死在位上,追赠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幽州刺史,谥号为文贞公。

国史自从邓彦海、崔深、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以来,很多人相继记录撰写。綦俊和山伟等人趋奉上党王元天穆和尔朱世隆,认为国书应该由代地人修撰,不应该委任其他人,所以綦俊、山伟等人代替南边的人主持这部重要著作的修撰。他们只是守持旧制,并没有著述。所以,自从崔鸿死后,到山伟已有二十多年,时事荡然失落,已是万不记一。后人再执笔补写,却没有史料作依据。这段历史的缺漏,是由山伟造成的。

他外表深沉厚重,而内心实则矫饰竞奋。与綦俊从小就很投合,晚年为了名位,两人较长竞短,形同水火。他与宇文忠之一类代地人结成党羽,当时的贤士对他们既畏惧又厌恶。他酷好文学历史,越老兴致越高。他的弟弟从小死去,他就抚养寡居的弟媳,训教失去父亲的侄儿,养育他们母子二十多年,恩义十分深厚。他不经营家产,去世之后,家人卖掉房产安葬他,妻子儿女不免飘泊无依,朋友们都感叹和可怜他们。

宇文忠之,河南洛阳人。他的祖先是南单于的远支,世代居住东部,后来移居到代都。父亲宇文侃,死在书侍御史任上。

他广泛涉猎文史经典,颇有文采。脱去布衣进入仕途,任太学博士。天平初年,任中书侍郎。裴伯茂与他同在中书省供职,常常轻侮他,因他的皮肤颜色黑,所以喊他“黑宇”后来,奉命修撰国史。元象初年,任兼通直散骑常侍,作为郑伯猷的副手,出使梁国。武定初年,任尚书右丞,仍修撰国史。不久,因犯罪被免官。

宇文忠之喜好名利,他任了六七年中书郎,遇上尚书省选拔右丞,参与预选的人都要抽题应试,他参加了考试,被选取任右丞的职务后,大为欣喜意满,志气嚣然逼人,有傲物蔑世的神色,认识他的人都嘲笑他。丢失官爵后,却怏怏不快,疾病发作,因而去世。

费穆,字朗兴,代地人。祖父费于,官至商贾二曹令、怀州刺史,赐爵为松阳男。父亲费万继承爵位,官至梁州镇将,去世后追赠为冀州刺史。

费穆性情刚烈,颇有胆气,涉猎文史经典,喜好功业名位。宣武帝初年,继承父爵,升任为泾州平西府长史。当时的刺史皇甫集,是灵太后的大舅,常倚仗着外戚的身份,干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费穆面色严肃地向他进谏,他也害怕费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