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十三(10/10)

任尚书令,负责铨选人才,要淘汰曹郎一级的官吏。彦深出身寒微,被调出京城任沧州别驾,他拒绝任职,不去上任。子如告诉了高欢,将他征补为大丞相功曹参军,专门掌管机密。文告书札大多由他起草,被称为出手敏捷。高欢曾与他对面而坐,让他起草军令,用手摸着他的额头说:“如果上天让你长寿,你一定大有作为。”高欢还常对司徒孙腾说:“彦深小心谨慎,自古以来就没有像他这样的人才。”

高欢去世,他的丧事暂时秘而不发。文襄帝高澄担心黄河以南会发生变乱,便亲自前去巡视安抚,便把后方的事情委托给彦深,任命他为大行台都官郎中。临出发时,高澄握着赵彦深的手说:“我把我的亲兄弟托付给你,希望你能理解我的心情。”不久,朝廷内外宁静无事,都得力于赵彦深。等高澄回到京城,为父亲高欢发丧,对彦深大加赞扬,便翻开登记郡县的簿册为他挑选,封他为安国县伯。他跟随高澄征讨颍川,当时引水淹灌城池,城墙上的雉堞都将被淹没。西魏的将领王思政还想死战到底,高澄派彦深只身进入城内去劝谕王思政,第二天全城投降,彦深拉着思政的手一起走出城门。高澄异常高兴。这之前高澄对他说过“:我昨夜做梦打猎,遇见一群猪。我用箭射,都被射中获取,独有一头大猪没有得到,你说替我获取,不大一会儿你将这头猪送上。”这时,高澄笑着说:“昨夜的梦应验了。”便解下思政的佩刀送给彦深,说:“要使你经常获得这样的好处。”

文宣帝高洋即皇帝位,彦深仍参与军国机密,被晋封爵位为侯。天保初年,迁升为秘书监。因为他办事忠诚谨慎,天子每次到郊庙祭祀,都命他兼任太仆的职务,担任文宣帝的陪乘。他又转任为大司农。文宣帝有时外出巡游,就命彦深辅助太子管理朝廷的政务。后来他调出京城,任东南道行台尚书、徐州刺史。为政注重恩惠信誉,被官吏百姓所怀念。他经常到下面巡视,所率军队驻扎过的地方,士大夫和平民都不断追思,称为赵行台顿。文宣帝亲自写玺书对他慰劳勉励,征请他到京城任侍中,仍掌管朝廷机密。

武成帝河清元年(562),他晋爵为安乐公。多次迁升,为尚书左仆射、齐州大中正,负责监修国史,又升迁为尚书令,晋位为特进,被封为宜阳王。后主武平二年(571),被朝廷授予司空的官职。因被祖王廷构陷,调出京城任西兖州刺史。武平四年,重被征进朝廷任司空,又转任司徒。母亲去世,因守丧辞去官职,不久,又被朝廷以原来的官职起用。武平七年六月,他暴病去世,享年七十岁。

彦深历事几个朝代,好几位皇帝,经常参与朝廷的机密大政。他温柔谨慎,喜怒不形于色。自从孝昭帝皇建年以来,朝廷对他的礼遇又有加重,天子每次召见,有时让他坐在御榻上,常常喊他的官职名称而不叫他的名字。凡是选拔人才的事情,都先让他铨选确定。他提携奖励的人物,都以品行学业为主要标准。轻浮浅薄的人,他根本就看不上。孝昭帝掌握朝中大权以后,朝臣们大多秘密劝他即皇帝位,独有彦深却不进言。孝昭帝曾对王日希说:“如果说大家都认为我称帝是天下归心,为什么不见彦深出来说话?”王日希把这些话告诉给赵彦深,他不得已,才上表陈请孝昭帝称帝。他就是这样被时论所重视。他说话谦逊,不曾用骄矜傲慢的态度对待别人,所以,他或者离开,或者和大家相处,都能长时间互相往来。

他的母亲傅氏,很有节操和见识。彦深三岁时,傅氏便丧夫寡居,家里人想让她改嫁,她以死发誓不从。彦深五岁时,母亲对他说:“家里贫穷,你年龄又小,我们怎么生活。”彦深哭着说:“如果上天可怜我们,我长大以后当报答母亲。”母亲被他感动,对着他痛哭流涕。彦深任太常卿后还家,不脱朝服,先拜见母子,跪下来陈述自己幼小丧父,蒙母亲教训养育才有今天。母子相对哭泣了很久,然后才换上便服。傅氏后来被朝廷加封为宜阳国太妃。

北齐的宰相善始善终的只有彦深一个人。然而,他奏请朝廷,任命自己的儿子赵叔间为中书郎,颇招致很多议论。当时,冯子琮的儿子冯慈明、祖王廷的儿子祖君信都相继任中书郎,所以,当时有谣谚说“:冯、祖及赵,弄脏了中书省的凤凰池。”其中,赵叔间的品德和才干最为低劣。

冯子琮,字子琮,长乐信都人,北燕主冯弘的后代。祖父冯嗣兴,任相州刺史。父亲冯灵绍,任尚书郎、太中大夫。子琮官职显贵后,朝廷赠封灵绍为开府仪同三司。

子琮聪明敏捷,被外祖父荥阳人郑伯猷所奇异。最初继承爵位为荥阳县子。北齐天保初年,改封为长安县男。皇建初年,任尚书驾部郎中,负责库部。孝昭帝曾检查府库的簿册,让他用嘴陈述,他对答得没有任何错失。这时,南梁的丞相王琳要回国,孝昭帝命子琮同他一起行动,以观察他的动静。王琳即与冯子琮一起到邺城,他很被王琳赞赏。子琮的妻子是胡皇后的妹妹,所以,天子下诏命他与胡长粲辅导太子。后来,他又转任为太子中庶子。

后主天统元年(565),武成帝禅位给后主,他对子琮说:“少主的左右,应该安置正派的人。你心地坦荡正直,我现在把后事委托给你。”子琮迁升为散骑常侍,奏报门下省的事情。不久,又兼任省祠部尚书。后来,他与胡长粲有矛盾,武成帝告诫他说:“唇亡齿寒,不要再这样。”武成帝在晋阳,居住在原来的宫殿,少帝没有住的地方,便下诏命子琮监造大明宫。宫殿建成后,武成帝嫌不够高大宏丽,子琮说:“陛下您从小就继承管理天下的大业,想养成淳厚节俭的风气,以昭示天下万邦。再加上这座宫殿北面与皇宫相接,不应该过于高大。”武成帝连连称是。朝廷又命他监修五礼,他与赵郡王高睿互争异同,不分上下,很被人们所鄙视。

武成帝驾崩,和士开封锁丧讯三天,子琮问他原因,他援引神武帝高欢、文襄帝高澄最初去世时,都密不发丧的事例,说幼主年幼,恐怕王公大臣会有二心,想把他们集合在一起,然后与他们认真商议。当时,赵郡王高睿早就参与了朝廷大事的谋划,子琮平常知道和士开忌恨高睿和领军娄定远,恐怕他假借武成帝的遗诏把高睿调出京城任外职,夺去娄定远禁卫军的权力,因而对他说:“已故的武成帝是神武帝的儿子,现今的皇上是先皇传位的,群臣的荣华富贵,都是当今皇上他们父子给的。朝廷一旦改易,群臣们一定没有异志。时代不同,事情也不一样,今天不能与过去相比。况且您已有数日不出宫门,先帝辞世升天的事情,走路的人都在传说,长时间不发丧,恐怕会发生别的事变。”

发丧以后,元文遥因为子琮是胡太后的妹夫,担心他会支持太后干预朝政,便劝说赵郡王高睿以及和士开,将他调出朝廷。任他为郑州刺史。这不是后主的本意,所以对他赏赐十分丰厚。他转任为沧州别驾,封为宁都县伯。胡太后替齐安王纳子琮的大女儿为妃,他又转任吏部尚书。他的妻子胡氏放纵自己,公开请谒说情,收受的贿赂堆放得到处都是。地方长官的任命,先讲定送给钱帛的数目,然后再奏闻太后。她请求办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子琮对她也不加禁止,听之任之。他们向旁邻的房宅开拓,扩修家宅屋宇,夜以继日,不曾停工休息过。斛律光率兵过玉壁,到达龙门。北周送来书信,需要另外商议。朝廷命子琮乘坐四匹马拉的车赶赴斛律光的军队,与周朝将领韦孝宽当面谈判订约。龙门等五座城池因此归附北齐。后主认为这是子琮的功劳,封他为昌黎郡公。迁升为尚书右仆射,仍负责铨选人才,侍中的职务不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