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十五(9/10)

师防御,我们就可以获得胜利。”宇文泰听了十分高兴,说:“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军队便出发,果然活捉了窦泰,高欢也退兵东去。他又劝说宇文泰进取弘农,又将弘农克复。宇文泰兴奋异常,对宇文深说:“你就是我家的谋士陈平啊!”这年冬天,高欢又率领大军进至沙苑,西魏诸将都很恐惧,独有宇文深认为值得庆贺。宇文泰问他原因,他对答说:“高欢安抚河北,很得人心。他虽然缺乏智谋,但人们却愿意为他效命,靠人和自守,我们不容易图取。现在他率军渡过黄河,远离后方,不是他手下的将士们所愿意的。只是高欢耻于失掉窦泰,刚愎自用,又进谏天子,卷土重来。所说的忿怒的军队,一战即可擒获,为什么不值得庆贺呢?”宇文泰认为他说的很对。不久,将高欢打得大败,和他预料的完全一样。

很快,朝廷给他晋封为侯。文官制度建立,他被封为小吏部下大夫,又迁任中大夫。北周武成元年(559),他又任豳州刺史,改封爵位为安抚县公。保定初年,任京兆尹,进入朝廷任司会中大夫。

宇文深从小丧父,对他的哥哥宇文测十分恭顺。他的性情奇异诡秘,好读兵书。既然位居朝廷的中枢,所以,不断奉献自己筹划的策略。担任选拔官吏的职责后,颇受到人们的赞誉。他的性情仁慈惠爱,从弟宇文神举、宇文神庆从小丧父,孤独无依,他对他们抚养教育,就好像亲兄弟一样,人们也因此称赞他。在官位上去世,谥号成康。

宇文孝伯,字胡王,宇文深之子。他与周武帝宇文邕同一天出生,所以,周文帝宇文泰很喜欢他,将他养在自己家里。长大后,又与武帝一起上学。武成元年(559),朝廷封他为宗师上士,年仅十六岁。他性情沉稳正直,说话爽快,好直率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武帝即位,想将他安置在自己身边。当时,朝廷大权由宰相宇文护掌握,武帝无法决定,便托词说孝伯从小与自己一起学习经书,想在一起互相启发。因此,宇文护没有怀疑,孝伯得以进入朝廷,任右侍上士,常常陪武帝读书。他的父亲去世后,朝廷命他在守丧时继承父亲的爵位。武帝曾对他说:“你与我,就像卢绾与汉高祖啊!”赐给他镶有十三块玉环的金带。从此,他常常侍奉在武帝身边,出入于武帝的卧室,朝廷事务也都得以参与,他都竭心尽力,无所保留。对于时政的得失,外面的种种事情,他都讲给武帝听。武帝对他十分信任,当时无人可比。准备诛杀晋公宇文护时,武帝与卫王宇文直秘密商议,只有他和王轨、宇文神举等人参与。宇文护被诛杀,朝廷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又历任司会中大夫和左官正的职务。

皇太子不具备美好的品德。孝伯对武帝说“:没有听说皇太子有很好的道德声誉,请认真挑选正派的人做他的老师和学友,以改变他的品质。不然,后悔也来不及。”武帝听后严肃地说“:你是举世公认的耿直正派,应该竭诚地对待太子。听你说话的意思,这是家风造成的。”孝伯连忙叩拜谢罪说:“不是我说起来难,是你接受起来不容易啊,深望陛下您三思。”武帝说:“正派的人谁能赶得上您呢?”于是,武帝命尉迟运为右官正,宇文孝伯为左官正、宗师中大夫。他又迁升为右宫伯。一次因侍坐武帝身边,武帝问他“:太子最近有长进吗?”他答道“:皇太子畏惧您的威严,没有什么过失。”王轨在宫内宴会上捋着武帝的胡须,叙说太子的过失。武帝停止喝酒,指责孝伯说“:你常对我说太子没有过失,现在王轨这样说,是你欺骗了我。”孝伯叩头,然后说“:我听说父子之间的感情,一般人很难说清楚。我知道陛下您不能割舍父子的情爱,便结舌闭口。”武帝理解他的意思,沉默许久才说:“我已将太子委托给你,你要勉为其难,认真教育。”

周军大举东进,讨伐北齐,朝廷封他为内史下大夫,命他掌管留守京城的事务。大军归来,武帝对他说:“留守职责的重大,并不次于作战的功劳。”于是,加授他为大将军,晋封爵位为广陵郡公,并赐给他金银布帛和歌妓等,又命他为宗师。武帝每次外出,都令他留守京城。后来,武帝向北讨伐,到云阳宫时患病,赶快召孝伯赶赴临时的住所,武帝拉着他的手说:“我估计很难痊愈,因而把后事托给你。”当夜,封他为司卫上大夫,统率宿卫京城的兵马,命他赶快回京城镇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