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口?大尊纵不能采诽谤之言,无宜杜献 替之路。请停此诏,则天下幸甚。
八曰:或桑谷生朝,殷王因之获福,今玄象垂戒,此亦兴周之祥。大尊虽灭膳 撤县,未尽销谴之理。诚愿谘诹善道,修布德政,解兆庶之愠,引万方之罪。则天 变可除,鼎业方固。大尊若不革兹八事,臣见周庙不血食矣。
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 “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先皇圣明,卿数有规谏;朕既昏暗,卿复能如此!” 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 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 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 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 谏争事,集而部之,凡六百三十九条,合四十一卷,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 而嘉焉。
论曰:王罴刚峭有余,弘雅未之闻也。情安俭率,志在公平。既而奋节危城, 抗辞勍敌,梁人为之退舍,高氏不敢加兵。以此见称,信非虚矣。至述不陨门风, 亦足称也。王思政驱驰有事之秋,慷慨功名之际。及乎策名霸府,作镇颍川,设萦 带之险,修守御之术,以一城之众,抗倾国之师,率疲骀之兵,当劲勇之卒,犹能 亟摧大敌,屡建奇功。忠节冠于本朝,义声动于邻听。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 高风亦足奋于百世矣。尉迟迥地则舅甥,职惟台衮,沐恩累叶,荷眷一时,居形胜 之地,受籓维之托,颠而不扶,忧责斯在?及主威云谢,鼎业将迁,九服移心,三 灵改卜,遂能志存赴蹈,投袂称兵。忠君之勤未宣,违天之祸便及。校其心,翟义、 葛诞之俦欤。纲、运积宣王室,勤劳出内。观其自致荣宠,岂唯恩泽而已乎?夫士 之成名,其途不一,盖有不待爵禄而贵,不因学艺而重者何?亦云忠孝而已。若乃 竭力以奉其亲者,人子之行也;致身以事其君者,人臣之节也。斯固弥纶三极,囊 括百代。当宣帝之在东朝,凶德方兆,王轨志惟无讳,极议于骨肉之间,竟遇淫刑, 以至夷灭。若斯人者,人或以为其不忠,则天下莫之信也。观乐运之所以行已之节, 其有古之遗直之风乎。
部分译文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西汉河南尹王遵的后代,世代都是州郡中的大姓。他性格质朴正直刚强,处理事情公平恰当,州中的人们都敬服和畏惧他。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他任殿中将军,不久迁任雍州别驾。他清正廉洁,疾恶如仇,励精图治,尽力公事。刺史崔亮有知人之明,对王罴十分器重和关照。崔亮后来任真州刺史,奏报朝廷请王罴任长史。朝廷中掌握重权的人担心王罴不能胜任,没有同意。梁朝人侵犯硖石,崔亮任都督率军南讨,又启奏朝廷,请求以王罴为长史,并让他率领精锐军队。朝廷看崔亮几次举荐王罴,所以任用了他。硖石克复之后,王罴的功劳最多。南岐和东益州的氐族和羌族反叛,朝廷命王罴为冠军将军,镇守梁州,讨平夷族叛兵。归来,朝廷封他为西河内史,他没有接受。当时有人对他说:“西河地域辽阔,俸禄优厚,你为什么辞去这个职务?”他答道“:京城洛阳建筑需要的木材,都是西河出产。朝廷的显贵政要们营造府第,都必需有求必应。如果私下办理,则人力物力都负担不起;如果向百姓摊派,又违犯宪典。所以,我要辞去这个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