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卷六十九
儒林上
梁越 卢丑 张伟 梁祚 平恆 陈奇 刘献之 张吾贵 刘兰 孙惠蔚族曾 孙灵晖 ma子结 石曜 灵晖子万寿 徐遵明 董徵 李业兴子崇祖 李铉 冯伟 张买nu 刘轨思 鲍季详 邢峙 刘昼 ma敬德子元熙
张景仁 权会 张思伯 张雕武 郭遵
儒者,其为教也大矣,其利wu也博矣!以笃父子,以正君臣。开政化之本原, 凿生灵之耳目,百王损益,一以贯之。虽世或污隆,而斯文不坠。自永嘉之后,宇 内分崩,礼乐文章,扫地将尽。魏dao武初定中原,虽日不暇给,始建都邑,便以经 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余人。天兴二年chun,增国子太学生员至 三千人。岂不以天下可ma上取之,不可以ma上临之?圣达经猷,盖为远矣。四年chun, 命乐师入学习舞,释菜于先师。明元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太武始光 三年chun,起太学于城东。后征卢玄、高允等,而令州郡各举才学。于是人多砥尚, 儒术转兴。献文天安初,诏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后诏 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 人;中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 四十人。太和中,改中书学为国子学,建明堂、辟雍,尊三老五更,又开皇子之学。 及迁都洛邑,诏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孝文钦明稽古,笃好坟籍,坐舆据鞍, 不忘讲dao。刘芳、李彪诸人以经书进,崔光、邢峦之徒以文史达。其余涉猎典章, 闲集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贻赏眷。于是斯文郁然,比隆周、汉。宣武时,复诏 营国学。树小学于四门,大选儒生以为小学博士,员四十人。虽黉宇未立,而经术 弥显。时天下承平,学业大盛,故燕、齐、赵、魏之间,横经著录,不可胜数。大 者千余人,小者犹数百。州举茂异,郡贡孝廉,对扬王ting,每年逾众。神gui中,将 立国学,诏以三品以上,及五品清官之子以充生选。未及简置,仍复停寝。正光三 年,乃释奠于国学,命祭酒崔光讲《孝经》,始置国子生三十六人。暨孝昌之后, 海内淆luan,四方校学,所存无几。
齐神武生于边朔,长于戎ma,杖义建旗,扫清区县。因魏氏丧luan,属尔硃残酷, 文章咸dang,礼乐同奔,弦歌之音且绝,俎豆之容将尽。永熙中,孝武复释奠于国学, 又于显yang殿诏祭酒刘钦讲《孝经》,黄门李郁说《礼记》,中书舍人卢景宣讲《大 dai礼夏小正》篇,复置生七十二人。及永熙西迁,天平北徙,虽庠序之制,有所未 遑,而儒雅之dao,遽形心虑。时初迁都于鄴,国子置生三十六人。至兴和、武定之 间,儒业复盛矣。始天平中,范yang卢景裕同从兄仲礼于本郡起逆,齐神武免其罪, 置之宾馆,以经教授太原公以下。及景裕卒,又以赵郡李同轨继之。二贤并大蒙恩 遇,待以殊礼。同轨云亡,复征中山张雕武、bo海李铉、刁柔、中山石曜等递为诸 子师友。及天保、大宁、武平之朝,亦引进名儒,授皇太子、诸王经术。然爰自始 基,暨于季世,唯济南之在储gong,xing识聪min,颇自砥砺,以成其mei。自余多骄恣傲 狠,动违礼度,日就月将,无闻焉尔。镂冰雕朽,迄用无成,盖有由焉。夫帝王子 孙,习xing骄逸。况义方之情不笃,邪僻之路竞开,自非得自生知,ti包上智。而内 纵声se之娱,外多犬ma之好,安能入则笃行,chu则友贤者也?徒有师傅之资,终无 琢磨之实。贵游之辈,饰以明经,可谓稽山竹箭,加之括羽,俯拾青紫,断可知焉。 而齐氏司存,或失其守;师保疑丞,皆赏勋旧;国学博士,徒有虚名。唯国子一学, 生徒数十人耳。胄子以通经进仕者,唯博陵崔子发、广平宋游卿而已。自外莫见其 人。幸朝章宽简,政纲疏阔,游手浮惰,十室而九。故横经受业之侣,遍于乡邑; 负笈从宦之徒,不远千里。入闾里之内,乞食为资,憩桑梓之yin,动逾十数。燕、 赵之俗,此众尤甚焉。齐制,诸郡并立学,置博士、助教授经。学生俱久差bi1充员, 士liu及豪富之家,皆不从调。备员既非所好,坟籍固不开怀。又多被州郡官人驱使, 纵有游惰,亦不检察。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也。诸郡俱得察孝廉,其博士、助教及 游学之徒通经者,推择充举。she1策十条,通八以上,听九品chushen,其尤异者,亦蒙 chou擢。
周文受命,雅重经典。于时西都板dang,戎ma生郊。先生之旧章,往圣之遗训, 扫地尽矣!于是求阙文于三古,得至理于千载,黜魏、晋之制度,复姬旦之茂典。 卢景宣学通群艺,修五礼之缺;长孙绍远才称洽闻,正六乐之坏。由是朝章渐备, 学者向风。明皇纂历,敦尚学艺,内有崇文之观,外重成均之职。握素怀铅,重席 解颐之士,间chu于朝廷;员冠方领,执经负笈之生,著录于京邑。济济焉,足以逾 于向时矣。洎保定三年,帝乃下诏尊太保燕公为三老。帝于是服兗冕,乘碧辂,陈 文wu,备礼容,清跸而临太学,袒割以食之,奉觞以酳之。斯固一世之盛事也。其 后命輶轩而致玉帛,征沈重于南荆。及定山东,降至尊而劳万乘,待熊安生以殊礼。 是以天下慕向,文教远覃。衣儒者之服,挟先王之dao,开黉舍,延学徒者比肩;励 从师之志,守专门炎业,辞亲戚,甘勤苦者成市。虽通儒盛业,不逮魏、晋之臣, 而风移俗变,抑亦近代之mei也。
自正朔不一,将三百年,师训纷纶,无所取正。隋文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 天钢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qiang学待问之士,靡不 毕集焉。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僚,遵问dao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县河之辩,侍 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he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于是超擢奇俊,厚赏 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 诵之声,dao路不绝。中州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及帝暮年,jing1华稍竭,不 悦儒术,专尚刑名,执政之徒,咸非笃好。暨仁寿间,遂废天下之学,唯存国子一 所,弟子七十二人。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徽辟 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于时, 旧儒多已凋亡,惟信都刘士元、河间刘光伯ba萃chu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 钻仰。所制诸经义疏,缙绅咸师宗之。既而外事四夷,戎ma不息,师徒怠散,盗贼 群起。礼义不足以防君子,刑罚不足以威小人,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dao之实。其 风渐坠,以至灭亡。方领矩步之徒,亦转死沟壑,凡有经籍,因此湮没于煨烬矣。 遂使后进之士,不复闻《诗书》之言,皆怀攘窃之心,相与陷于不义。《传》曰: “学者将zhi,不学者将落。”然则盛衰是系,兴亡攸在,有国有家者,可不慎欤!
汉世,郑玄并为众经注解,服虔、何休,各有所说。玄《易》、《诗》、《书》、 《礼》、《论语》、《孝经》,虔《左氏chun秋》,休《公羊传》,大行于河北。王 肃《易》,亦间行焉。晋世,杜预注《左氏》。预玄孙坦,坦弟骥,于宋朝并为青 州刺史,传其家业,故齐地多习之。
自魏末,大儒徐遵明门下讲郑玄所注《周易》。遵明以传卢景裕及清河崔瑾。 景裕传权会、郭茂。权会早入鄴都,郭茂恆在门下教授,其后能言《易》者,多chu 郭茂之门。河南及青齐之间,儒生多讲王辅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