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七十一(9/10)

赏赐非常丰厚。王褒等人也都受到恩遇,忘记了是在周朝寄居做客。

周孝闵帝即皇帝位,封王褒石泉县子爵。周明帝即位,特别喜爱文学,当时王褒与庾信才华声名最高,特意加以亲宠优待。周明帝每有欢宴,就命王褒写诗为文,一直在身边。很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周武帝保定年间,授内史中大夫之职。周武帝作《象经》,命王褒为之作注。王褒注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帝的赞赏。王褒有器量,特别明了政事,既然多年在江东做辅政大臣,周武帝也就因此而看重他。建德年间以后,王褒多参与朝政,所有大的诏令文册,都让王褒执笔撰写。东宫设立之后,授太子少保之职,改任少司空,仍旧掌管诏令。武帝乘车出行巡幸,王褒常常跟从侍奉。

当初,王褒和梁朝居士汝南人周弘让相友善,到了弘让的兄长弘正自陈国来通好,武帝允许王褒等人和亲戚朋友通音信,王褒赠给周弘让诗和书信。不久,出任宜州刺史,死于官任。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父庾易、父亲庾肩吾,《南史》中都有传。

庾信自幼俊逸超俗,非常聪明机敏,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春秋左氏传》。身高八尺,腰带长达十围,仪容举止恭顺,有过人之处。父亲庾肩吾,任梁朝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人徐扌离任右卫率。徐扌离之子徐陵和庾信都任抄撰学士。徐、庾父子在东宫,出入宫禁之中,恩崇礼遇没有人能和他们比高低。既然诗文都绮丽糜艳,因而世人称为“徐庾体”当时的后辈,争相模仿。他们每有一篇新的诗文,京城都争相传诵。庾信多次升迁至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到东魏,其文章辞采,在邺都受到很高的称誉。回国后任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发动叛乱,梁简文帝命令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官员士卒一千多人,在朱雀航安营。侯景来到的时候,庾信率领众人先退。台城被攻陷之后,庾信逃奔到江陵。梁元帝受命,庾信任御史中丞。梁元帝继位后,改任右卫将军,封爵武康县侯,加授散骑侍郎,出使于西魏。适逢大军南征江陵,于是就留在长安。江陵平定后,多次升迁至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即位,封爵临清县子,授司水下大夫之职。出京任弘农郡太守。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晋爵为义城县侯。很快授洛州刺史之职。庾信治理政务简要安静,官吏百姓都感到安全。当时,陈朝和北周互通友好,南北流狼寓居的文士,允许他们各自回到其原来国家。陈朝就请求让王褒和庾信等十几人回到故国。周武帝只放还了王克、殷不害等人,庾信和王褒,都因爱惜他们而没有放还。不久,授予司宗中大夫之职。周明帝和周武帝都特别喜爱文学,庾信受到特殊的恩宠礼遇。至于赵王、滕王和其他诸王,交往非常融洽,就像和平民交往一样。众位公卿的碑文墓志,大都托请庾信撰写。只有王褒与庾信很相当,其他的文人,没有人赶得上他。

庾信虽然职位声望通达显赫,却经常有故乡之思,就创作《哀江南赋》来表达这种乡思。周静帝大象年(580)初,因病离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去世。有文集二十卷。隋文帝悼念庾信,追赠原有官职,加授荆、雍二州刺史。

颜之推字介,琅笽临沂人,祖父颜见远,父亲颜协,都因忠义刚烈受到称赞。世代擅长《周官》和《左传》,《南史》都有传。

颜之推十二岁那年,遇见梁朝湘东王亲自讲解《庄子》、《老子》,颜之推就置身其学生之中。虚无的言谈不是他所喜爱的,就回去研习《礼》、《传》。广为阅览书籍史册,无不详备广博,文词情致典雅明丽,很受西府的称道。湘东王任命颜之推为国右常侍,加授镇西墨曹参军。喜欢饮酒,常任性放纵,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洁,当时的议论因此而对他有所指责。湘东王派遣太子萧方诸镇守郢州,任命颜之推为中抚军府外兵参军,掌管记。遇上侯景攻陷郢州,多次想杀掉他,托赖其行台郎中王则而幸免。侯景叛乱平定后,颜之推回到江陵。这时,湘东王即皇帝位,任命颜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

后来,江陵被周朝的军队攻破,大将军李穆看重颜之推,送到弘农,令颜之推掌管其兄长阳平公李远的文书。遇河水猛涨,颜之推准备船只带着妻子儿女逃奔齐国,经过砥柱那样的险要,当时的人称赞他勇敢果决。齐文宣帝见到颜之推,很是高兴,当即授予奉朝请之职,引入内馆中。颜之推在文宣帝身旁侍奉,很受重视。后来跟从文宣帝至天泉池,任命颜之推为中书舍人,命令中书郎段孝信带着敕令向颜之推宣示。颜之推在营外饮酒,段孝信回去把这种情况告诉文宣帝,文帝帝就说:“暂且停下。”因此任命中书舍人之事就作罢了。

后来待诏文林馆,任司徒录事参军。颜之推聪明机敏有悟性,见识广博,有论辩之才,擅长书信,应答熟练明达,很受祖王廷的重视,受命掌管文林馆,判署文书。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很快领中书舍人。皇上时常有所索取,经常令中使传达旨意,颜之推秉承旨意,文林馆中的事务都由他决定。进献的文书,都是由他密封署名,在进贤门上奏,等到禀报才将文书取出。又兼擅长文字,监督校订缮写,处理事情辛勤机敏,人称其称职。皇上给颜之推特别的恩遇。勋臣权要妒嫉颜之推,常常加以陷害。崔季舒等人准备进谏,颜之推急忙回到宅第,故意不连同署名。召集进谏者的时候,颜之推也被传唤进去,检查没有发现颜之推的名字,颜之推得以幸免。不久,授黄门侍郎之职。

到了周朝军队攻陷晋阳,皇上率轻装的骑兵回到邺都,困窘急迫,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颜之推借助宦官侍中邓长。。进献逃奔陈朝的计谋,劝说招募吴籍士卒一千多人,作为皇帝身边的卫队,夺取青州、徐州的道路,一同投奔陈国。皇帝采纳颜之推的计谋,告诉丞相高阿那肱等人。阿那肱不愿意到陈国去,就说吴籍士卒难以相信,劝说皇帝送珍宝和各种贵重之物到青州,暂且守卫三齐之地。如果三齐之地守不住,就慢慢地渡海南去。虽然没有采用颜之推的计谋,但还是任命颜之推为平原郡太守。令他守卫黄河渡口。

齐国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周朝。周静帝大象年末,任御史上士。隋文帝开皇年间,太子召颜之推为文学,深受礼遇重视。不久因病而死。有文集三十卷,撰有《家训》二十篇,一起流传于世。

颜之推在齐国时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思鲁,次子名敏楚,大概是不忘本籍。《之推集》,是思鲁自己作的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