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大夫。后宇文 护执政,问以天道徵祥,对曰:“顷上台有变,不利宰辅,公宜归政天子,请老私 门。”护沈吟久之,曰:“吾本意如此,但辞未获免。”自是渐疏。及护夷灭,阅 其书记,有假托符命,妄造异端者,皆诛。唯得季才两纸,盛言纬候,宜免政归权。 帝谓少宗伯斛斯徵曰:“季才甚得人臣之礼。”因赐粟帛,迁太史中大夫。诏撰 《灵台秘苑》,封临颍县伯。宣帝嗣位,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及隋文帝为丞相,尝夜召问天时人事,季才曰:“天道精微,难可悉察。窃以 人事卜之,符兆已定,季才纵言不可,公得为箕、颍事乎?”帝默然久之曰:“吾 今譬骑武,诚不得下矣。”因赐以彩帛曰:“愧公此意。”大定元年正月,季才上 言:“今月戊戌平旦,青气如楼阙,见国城上。俄而变紫,逆风西行。《气经》云: ‘天不能无云而雨,皇王不能无气而立。’今王气已见,须即应之。二月,日出卯 入酉,居天之正位,谓之二八之门。日者人君之象,人君正位,宜用二月。其月十 三日甲子,甲为六甲之始,子为十二辰之初。甲数九,子数又九,九为天数。其日 即是惊蛰,阳气壮发之时。昔周武王以二月甲子定天下,享年八百;汉高帝以二月 甲午即帝位,享年四百。故知甲子、甲午为得天数。今月甲子,宜应天受命。”上 从之。
开皇元年,授通直散骑常侍。帝将迁都,夜与高颎、苏威二人定议。季才旦奏: “臣仰观玄象,俯察图记,龟兆允袭,必有迁都。且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 皆咸卤,不甚宜人,愿为迁徒计。”帝愕然,谓颎等曰:“是何神也!”遂发诏施 行。赐季才绢布及进爵为公。谓曰:“朕自今已后,信有天道。”于是令季才与其 子质撰《垂象》、《地形》等志。谓曰:“天道秘奥,推测多途,执见不同,不欲 令外人干预此事,故令公父子共为之。”及书成奏之,赐米帛甚优。九年,出为均 州刺史。时议以季才术艺精通,有诏还委旧任。以年老,频求去职,优旨每不许。 会张胄玄历行,及袁充言日景长,上以问季才,因言充谬。上大怒,由是免职,给 半禄归第。所有祥异,常令人就家访焉。仁寿三年,卒。
季才局量宽弘,术业优博,笃于信义,志好宾游。常吉日良辰,与琅邪王褒、 彭城刘珏、河东裴政及宗人信等为文酒之会。次有刘臻、明克让、柳{巧言}之徒, 虽后进,亦申游款。撰《灵台秘苑》一百二十卷,《垂象志》一百四十二卷,《地 形志》八十七卷,并行于世。
子质,字行脩。早有志尚,八岁诵梁元帝《玄览》、《言志》等十赋,拜童子 郎。仕隋,累迁陇州司马。大业初,授太史令。操履贞懿,立言忠鲠,每有灾异, 必指事面陈。炀帝多忌刻,齐王暕亦被猜嫌。质子俭时为齐王属,帝谓质曰:“汝 不能一心事我,乃使兒事齐王。”由是出为合水令。八年,帝亲伐辽东,征至临渝, 问东伐克不。对曰:“伐之可克,不愿陛下亲行。”帝作色曰:“朕今总兵至此, 岂可未见贼而自退!”质曰:“愿安驾住此,命将授规,事宜在速,缓必无功。” 帝不悦曰:“汝既难行,可住此也。”及师还,授太史令。九年,复征高丽,又问: “今段何如?”对犹执前见。帝怒曰:“我自行尚不能克,遣人岂有成功?”帝遂 行。既而杨玄感反,斛斯政奔高丽,帝大惧,遽归。谓质曰:“卿前不许我行,当 为此耳。今玄感成乎?”质曰:“今天下一家,未易可动。”帝曰:“荧惑入斗, 如何?”对曰:“斗,楚分,玄感之封。今火色衰谢,终必无成。”十年,帝自西 京将往东都。质谏宜镇抚关内,使百姓归农,三五年,令四海少丰,然后巡省。帝 不悦。质辞疾不从,帝闻之怒,遣驰传锁质诣行在所。至东都下狱,竟死狱中。
子俭,亦传父业,兼有学识。仕历襄武令、元德太子学士、齐王属。义宁初, 为太史令。
卢太翼,字协昭,河间人也。本姓章仇氏。七岁诣学,日诵数千言,州里号曰 神童。及长,博综群书,尤善占候、算历之术。隐于白鹿山,徙居林虑山茱萸涧。 受业者自远而至。初无所拒,后惮其烦,逃于五台山。地多药物,与弟子数人,庐 于岩下,以为神仙可致。隋太子勇闻而召之。太翼知太子必不为嗣,谓所亲曰: “吾拘逼而来,不知所税驾也。”及太子废,坐法当死。文帝惜其才,配为官奴, 久乃释。其后目盲,以手摸书而知其字。仁寿末,帝将避暑仁寿宫,太翼固谏曰: “恐是行銮舆不反。”帝大怒,系之长安狱,期还斩之。帝至宫寝疾,临崩,命皇 太子释之。及炀帝即位,汉王谅反,帝问之。答曰:“何所能为!”未几,谅果败。 帝从容言天下氏族,谓太翼曰:“卿姓章仇,四岳之胄,与卢同源。”于是赐姓卢 氏。大业九年,从驾至辽东。太翼言黎阳有兵气,后数日而杨玄感反书闻。帝甚异 之,数加赏赐。太翼所言天文之事,不可称数,关诸秘密,时莫能闻。后数岁,卒 于雒阳。
耿询,字敦信,丹杨人也。滑稽辩给,伎巧绝人。陈后主时,以客从东衡州刺 史王勇于岭南。勇卒,询不归。会群俚反叛,推询为主,柱国王世积讨禽之。罪当 诛,自言有巧思,世积释之,以为家奴。久之,见其故人高智宝以玄象直太史,询 从之受天文算术。询创意造浑天仪,不假人力,以水转之,施于暗室中,使智宝外 候天时,动合符契。世积知而奏之,文帝配询为官奴,给太史局。后赐蜀王秀,从 往益州,秀甚信之。及秀废,复当诛。何稠言耿询之巧,思若有神,上于是特原其 罪。询作马上刻漏,世称其妙。炀帝即位,进欹器。帝善之,免其奴。岁余,授右 尚方署监事。七年,车驾东征,询上言曰:“辽东不可讨,师必无功。”帝大怒, 命左右斩之。何稠苦谏得免。及平壤之败,帝以询言为中,以询守太史丞。宇文化 及弑逆之后,从至黎阳,谓其妻曰:“近观人事,远察天文,宇文必败,李氏当王, 吾知所归矣。”谋欲去之,为化及所杀。著《鸟情占》一卷,行于世。
来和,字弘顺,京兆长安人也。少好相术,所言多验。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之左 右,累迁畿伯下大夫,封洹水县男。隋文帝微时,诣和。曰:“公当王有四海。” 及为丞相,拜仪同。既受禅,进爵为子。开皇末,和上表自陈龙潜所言曰:“昔陛 下在周,与永富公窦荣定语,臣曰:‘我闻有行声,即识其人。’臣当时即言: ‘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杀。’建德四年五月,周武帝在云 阳宫谓臣曰:‘诸公皆汝所识,隋公相禄何如?’臣报武帝曰:‘隋公止是守节人, 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阵无不破。’臣即于宫东南奏闻,陛下谓臣:‘此语不忘。’ 明年,乌丸轨言于武帝曰:‘隋公非人臣。’帝寻以问臣。臣知帝有疑,臣诡报曰: ‘是节臣,更无异相。’于时王谊、梁彦光等知臣此语。大象二年五月,至尊从永 巷东门入,臣在永巷门东,北面立,陛下问臣曰:‘我得无灾鄣不?’臣奏陛下曰: ‘公骨法气色相应,天命已有付属。’未几,遂总百揆。”上览之大悦,进位开府。 和同郡韩则尝诣和相,和谓之:“后四五当得大官。”人初不知所谓。则至开皇十 五年五月终。人问其故,和曰:“十五年为三五,加以五月为四五。大官,椁也。” 和言多此类。著《相经》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