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三(4/5)

称,有白雀巢于县庭。任官期满,不久,预东宫宾客,接着兼东宫通事舍人。改任员外散骑常侍,舍人照旧。

到叔陵作乱时,事情既已不成功,出而占据东府,司马申驰马速召右卫萧摩诃率兵先到,追而斩之,便入城中,没收了叔陵的府库,后主深加嘉奖。以功任命司马申为太子左卫率,封为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不久改任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因患病还府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照旧。

至德四年去世,后主悲悼良久,下诏书道:“慎于终追之远,钦命如遵旧则,盖棺可定谧号,抑或此乃效法前典。已故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文招县开国伯司马申,忠诚肃穆于公事,以清明正直立己,整治处理繁杂简约事务,投身殉义。我对他寄情甚深,才康显功绩,却突然化身而去,令人伤心于怀。可赠他侍中、护军将军,进爵为侯,增邑为五百户,谧号为忠。给朝服一具,衣一袭,限日举行哀事,丧事所需物品,随需要资予。”到葬礼之日,后主亲自撰写墓志铭,辞意情感伤心悲切。末章道:“啊!天不给人善。灭我良臣。”足见受宠信的程度。

司马申历事三个皇帝,内掌机密,乃至于仓猝之间,军国大事,指挥决断,都没有滞留的情况。儿子司马璘继承,官至太子舍人。

毛喜,字伯武,,荥阳阳武人。祖父垂称,梁朝散骑侍郎。父亲毛栖忠,梁朝尚书比部侍郎、中权司马。

毛喜少年时好学,善写草书隶书。起家于梁朝中卫西昌侯行参军,不久改任记室参军。高祖一向暸解毛喜,到镇守京口时,命令毛喜与高宗同往江陵,于是下韶给高宗道:“你到西朝,可咨询毛喜。”毛喜与高宗一同拜谒梁元帝,梁元帝即以高宗为领直,毛喜马尚书功论侍郎。到江陵陷落,毛喜及高宗都迁居关右。世祖登位。毛喜从北周还,进谏和好之策,朝廷于是派周弘正等通聘。到高宗返国,毛喜在郢州奉迎。又派毛喜入关,以家属为请。周冢宰宇文护执毛喜手说:“能结二国之好者,是你啊。”于是迎柳皇后及后主还。天嘉三年到京城,高宗此时为骠骑将军,仍以毛喜为府谘议参军,领中记室。府上朝廷的文书翰墨,都是毛喜所写。

世祖曾对高宗说:“我的儿子们都以‘伯’为名,你的儿子们宜以‘叔’称之。”高宗因此征询毛喜,毛喜即条举谱牒中古代以来的名人贤士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多人以呈启世祖,世祖称好。

世祖崩,废壶年幼无知,直塞录尚书辅政,仆射到仲举等知道朝廷的期望都归属于他,便假造太后令派高宗还东府,当时人们疑虑恐惧,不敢发言。毛喜即驰入,对高宗说:“陈有天下的时日尚少,海内未平定,加上国祸接踵而至,万邦危惧。皇太后从社稷大业深处考虑,命令您入省,自当共同康显业绩,与伊、周比德。今E1之言,必不是太后的意思。宗庙社稷为重,愿你能三思。以我垂直的愚见,须再上奏,不能使奸贼得逞其阴谋。”结果就像他的计策所言。

右卫将军韩王直开始同处里通谋,其时事情未被发觉,垂直奏请直塞说:“宜简选人马,配给韩子高,同时赐舆铁炭,使他们修缮武器盔甲。”高宗惊讶地说:“整王直谋反,就要收执他,为何反而这样做啊?”垂直答道:“山陵刚崩,边寇尚多,而韩子高受委任于前朝,表面上为服从,然而实际上却非常轻狂,恐怕他不及时顺服,会失脱使他叩首诛杀的时机,这或许会误了王的规度。应推心置腹地安心诱使他,使他不会生疑,对付他衹是一壮士之力罢了。”高宗深为赞同,最终按他的计策行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