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张,臣 见麋鹿复游于姑苏台矣。”书奏,后主大怒,即日命斩之。
史臣曰:萧济、陆琼,俱以才学显著,顾野王博极群典,傅縡聪警特达,并一 代之英灵矣。然縡不能循道进退,遂置极网,悲夫!
译文
萧济,字孝康,东海郡兰陵人。少年时好学,博通经史,回答梁武帝咨询《左氏》疑义处三十余条,尚书仆射范阳张缆、太常卿南阳刘之遴一同舆萧济讨论,张缆等人没有能舆他抗对的。初任梁朝秘书郎,改任太子舍人。因参预平定侯景之乱有功,封松阳县侯,食邑五百户。
到高祖镇守徐方,以萧济为明威将军、征北长史。承圣二年,征为中书侍郎,转任通直散骑常侍。世祖为会稽太守时,又以萧济为宣毅府长史,改任司徒左长史。世祖即位后,授侍中。不久改任太府卿,母丧,不拜官。萧济辅佐二主,恩遇甚厚,赏赐高于一般人。历守兰陵、阳羡、临津、临安等郡,所到之处都以声誉政续著称。太建初年,入朝为五兵尚书,与左仆射徐陵、特进周弘正、度支尚书王场、散骑常侍袁宪一起奉侍束宫。又为司徒长史。接着被授任度支尚书,领羽林监。改任国子祭酒,领羽林照旧。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兼安德宫卫尉。不久改任仁威将军、扬州长史。高宗曾下韶取扬州曹事,亲自省览,见萧济所写条理详悉,行文流畅,于是对左右人说:“我本以为萧长史长于经传,不知道他所写精练繁多能到这个地步。”改封祠部尚书,加封给事中,又为金紫光禄大夫。未拜官而死,年纪六十六岁。下韶赠原封官职,官府出资办理丧事。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人。祖父陆完,梁朝琅邪、彭城二郡丞。父亲陆云公,梁朝给事黄门侍郎,掌管著作。陆琼幼年聪敏伶俐,思维有条理,六岁能写五言诗,且颇有文采。大同末年,父陆云公受梁武帝韶令校定《棋品》,到溉、朱异以下人员齐集,陆琼这时八岁,能在客人面前覆盘,由此京城内传称他为神童。朱异对梁武帝说了这个情况,銮武童下令召见,陆琼神态机警聪明,举止安详慎重,梁武帝特别看重他。大同十一年,父丧,他因悲哀过度而极其瘦弱,有孝亲之情,叔祖父陆襄感叹道:“此儿必能光耀门庭,所谓一个也不算少。”到侯景作乱,陆琼携带母亲避难到县的西乡,刻苦读书,El夜不松懈,于是学识渊博,擅长写文章。
永定年间,被州举选为秀才。天嘉元年,为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接着以本官兼尚书外兵郎,以文学转兼殿中郎,任职期满由代理转为正职。陆琼一向有好名声,深为世担赏识。到讨伐周迪、陈宝应等人时,诏令及各种重要文书,都敕令交付付琼完成。改任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 到高宗为司徒,精选属官,吏部尚书徐陵向高宗推荐陆琼说:“新安王文学陆琼,见识多而聪敏,文史兼通,足够应用,进居郎署,已有年月,左西掾缺位,可以选他担任此职,造衹是阶位小逾,而屈滞时间已积久。”于是封为司徒左西掾。不久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齐。
太建元年,又以本官掌东宫管记。封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转任中书侍郎、太子家令。长沙王为丝业刺史,不遵循法度,高宗以长沙王年少,授堕琼长史,行逗业府国事,兼任寻阳太守。堕琼以母亲年事已高为由,不想远出,太子也执意请求留他,便不出行。屡经升迁任给事黄门侍郎,领羽林监。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又领大著作,撰写国史。
后主即位,陆琼入值中书省,掌韶诰。不久授散骑常侍,兼度支尚书,领扰蛆大中正。至坛元年,授度支尚书,参掌诏诰,并判廷尉、M谴二狱事。当初,陆琼父亲陆云公奉梁武帝之命撰写《嘉瑞记》,陆琼承述其旨而续写,自永室年到至德年,终成一家之言。改任吏部尚书,著作依旧。陆琼通晓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素能鉴别人才,先前,吏部尚书宗元饶死,右仆射袁宪推举陆琼,高宗没有用他,到此时行使其职,被号为称职,后主十分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