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七(2/7)

全缓,字弘立,吴郡钱塘人也。幼受《易》于博士褚仲都,笃志研玩,得其 微。梁太清初,历王国侍郎、奉朝请,俄转国助教,兼司义郎,专讲《诗》、 《易》。绍泰元年,除尚书郎。太建中,累迁镇南始兴王府谘议参军,随府诣 湘州,以疾卒,时年七十四。缓治《周易》、《老庄》,时人言玄者咸推之。

。且人之所堪,既有弱,人之立意,固亦多途。 至如贯榜笞刺爇,无完者,就熏针并极,困笃不移,岂关时刻长短,掠测优 劣?夫与杀不辜,宁失不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斯则古之圣王,垂此明法。愚 谓依范泉著制,于事为允。”舍人盛权议曰:“比范泉新制,尚书周弘正明议, 咸允《虞书》惟轻之旨,《殷颂》敷正之言。窃寻廷尉监沈仲由等列新制以后,凡 有狱十一人,其所测者十人,款者唯一。愚谓染罪之囚,狱官宜明加辩析,穷考事 理。若罪有可疑,自宜启审分判,幸无滥测;若罪有实验,乃可启审测立;此则枉 直有分,刑宥斯理。范泉今牒述《汉律》,云‘死罪及除名,罪证明白,考掠已至, 而抵隐不服者,当列上’。杜预注云‘当,证验明白之状,列其抵隐之意’。 窃寻旧制峻,百中不款者一,新制宽优,十中不款者九,参会两文,宽猛实异, 当列上,未见厘革。愚谓宜付典法,更详‘当列上’之文。”洙议曰:“夜中 测立,缓急易欺,兼用昼漏,于事为允。但漏刻赊促,今古不同,《汉书-律历》, 何承天、祖冲之、釭之父《漏经》,并自关鼓至下鼓,自晡鼓至关鼓,皆十三刻, 冬夏四时不异。若其日有长短,分在中时前后。今用梁末改漏,下鼓之后,分其短 长,夏至之日,各十七刻,冬至之日,各十二刻。伏承命旨,刻同勒令,检一日之 刻乃同,而四时之用不等,廷尉今牒,以时刻短促,致罪人不款。愚意愿去夜测之 昧,从昼漏之明,斟酌今古之间,参会二漏之义,舍秋冬之少刻,从夏日之长晷, 不问寒暑,并依今之夏至,朝夕上测,各十七刻。比之古漏,则一上多昔四刻,即 用今漏,则冬至多五刻。虽冬至之时,数刻侵夜,正是少日,于事非疑。庶罪人不 以漏短而为捍,狱囚无以在夜而致诬,求之鄙意,窃谓允合。”众议以为宜依范泉 前制,宗曰:“沈长史议得中,宜更博议。”左丞宗元饶议曰:“窃寻沈议非顿 异范,正是使四时均其刻数,兼斟酌其佳,以会优剧。即同牒请写还删定曹详改 前制。”宗依事施行。

简文在东士林馆发《孝经》题,讥论议往复,甚见嗟赏,自是每有讲集, 必遣使召讥。及侯景寇逆,于围城之中,犹侍哀太于武德后殿讲《老》、《庄》。 梁台陷,讥崎岖避难,卒不事景,景平,历临安令。

祖受禅,除太常丞,转始兴王府刑狱参军。天嘉中,迁国助教。是时周弘 正在国学,发《周易

梁简文在东,召衮讲论。又尝置宴集玄儒之士,先命学互相质难,次令中 庶徐摛驰骋大义,间以剧谈。摛辞辩纵横,难以答抗,诸人慑气,皆失次序。衮 时骋义,摛与往复,衮采自若,对答如,简文加叹赏。寻除员外散骑侍郎, 又迁员外散骑常侍。敬帝承制,为江州长史,仍随沈泰镇南豫州。泰之奔齐也, 衮俱行,后自鄴下遁还。又随程文季北伐,吕梁军败,衮没于周,久之得归。仍 兼国助教,除中卫始兴王府录事参军。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六十三。

洙以太建元年卒,时年五十二。

张崖传《三礼》于同郡刘文绍,仕梁历王府中记室。天嘉元年,为尚书仪曹郎, 广沈文阿《仪注》,撰五礼。为丹令、王府谘议参军。御史中丞宗元饶表荐为 国博士。

张讥,字直言,清河武城人也。祖僧宝,梁散骑侍郎、太。父仲悦,梁 庐陵王府录事参军、尚书祠郎中。讥幼聪俊,有思理,年十四,通《孝经》、 《论语》。笃好玄言,受学于汝南周弘正,每有新意,为先辈推伏。梁大同中,召 补国《正言》生。梁武帝尝于文德殿释《乾》、《坤》文言,讥与陈郡袁宪等预 焉,敕令论议,诸儒莫敢先,讥乃整容而,谘审循环,辞令温雅。梁武帝甚异 之,赐裙襦绢等,仍云“表卿稽古之力”

郑灼,字茂昭,东信安人也。祖惠,梁衡太守。父季徽,通直散骑侍郎、 建安令。灼幼而聪,励志儒学,少受业于皇侃。梁中大通五年,释褐奉朝请。累 迁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转平西邵陵王府记室。简文在 东,雅经术,引灼为西省义学士。承圣中,除通直散骑侍郎,兼国博士。寻 为威戎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祖、世祖之世,历安东临川、镇北鄱二王府谘 议参军,累迁中散大夫,以本职兼国博士。未拜,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六十八。

陆诩少习崔灵恩《三礼义宗》,梁世百济国表求讲礼博士,诏令诩行。还除给 事中、定令。天嘉初,侍始兴王伯茂读,迁尚书祠郎中。

讥幼丧母,有错彩经帕,即母之遗制,及有所识,家人以告之,每岁时辄对 帕哽噎,不能自胜。及丁父忧,居丧过礼。服阕,召补湘东王国左常侍,转田曹参 军,迁士林馆学士。

时有晋陵张崖、吴郡陆诩、吴兴沈德威、会稽贺德基,俱以礼学自命。

衮于梁代撰《三礼义记》,值亡失,《礼记义》四十卷行于世。

沈德威字怀远,少有行。梁太清末,遁于天目山,筑室以居,虽离,而 笃学无倦,遂治经业。天嘉元年,征都,侍太讲《礼传》。寻授太学博士,转 国助教。每自学还私室以讲授,俗受业者数十百人,率常如此。迁太常丞,兼 五礼学士,寻为尚书仪曹郎,后为祠郎。俄丁母忧去职。祯明三年隋,官至秦 王府主簿。年五十五卒。

贺德基字承业,世传《礼》学。祖文发,父淹,仕梁俱为祠郎,并有名当世。 德基少游学于京邑,积年不归,衣资罄乏,又耻服故弊,盛冬止衣裌襦袴。尝于白 寺前逢一妇人,容服甚盛,呼德基寺门,脱白纶巾以赠之。仍谓德基曰:“君 方为重,不久贫寒,故以此相遗耳。”德基问妪姓名,不答而去。德基于《礼记》 称为明,居以传授,累迁尚书祠郎。德基虽不至大官,而三世儒学,俱为祠, 时论其不坠焉。

就国博士宋怀方质《仪礼》义,怀方北人,自魏携《仪礼》、《礼记》疏, 秘惜不传,及将亡,谓家人曰:“吾死后,戚生若赴,便以《仪礼》、《礼记》义 本付之,若其不来,即宜随尸而殡。”其为儒者推许如此。寻兼太学博士。

勤,尤明《三礼》。少时尝梦与皇侃遇于途,侃谓灼曰“郑郎开”, 侃因唾灼中,自后义理逾。灼家贫,抄义疏以日继夜,笔毫尽,每削用之。灼 常蔬,讲授多苦心,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起便诵读,其笃志如此。

戚衮,字公文,吴郡盐官人也。祖显,齐给事中。父霸,梁临贺王府中兵参军。 衮少聪慧,游学京都,受《三礼》于国助教刘文绍,一二年中,大义略备。年十 九,梁武帝敕策《孔正言》并《周礼》、《礼记》义,衮对第。仍除扬州祭酒 从事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