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梁朝前兼大著作虞荔、梁朝前黄门侍郎王逸,他们有的文清笔富,有的强识通古,司马迁、董狐之职,完全属于他们这些人才,我不应迅速改变市朝,再妨碍贤路。童在朝时都让贤,我既不能追上他们,勉强列于其中,希望能够去职。”帝韶不允许。不久转任大匠卿,改任太中大夫,仍韶撰凿史。丞室三年死,其时五十二岁。高祖甚为悼念惋惜,韶赠通直散骑常侍,赠助办丧事钱五万,布五十匹,棺材一具,限日举行哀礼。
姓之伟撰文,不崇尚浮华,而是温雅博富。所撰文章多遗失,存者共十七卷。
颜晃,字元明,琅邪临沂近人。少年孤独贫困,好学,辞章富有文采。初任梁朝邵陵王兼记室参军。其时东宫学士庐值曾出使于府中,王派颜晃接对,轻视他年纪还小,说:“此府兼记室几人?” 颜晃答道:“犹当少于宫中学士。”当时人认为此乃佳对。
侯景作乱,颜晃西奔荆州。承圣初年,封中书侍郎。此时杜宠为吴兴太守,专门喜好勇力,他的部下多是敢于轻易冒险的少年,元帝视为心患,便派颜晃管杜龠的书札。于是下韶对杜宠说:“你年纪还轻,学习读书不晚,颜晃是文学之士,派他在你身边辅助,事情仓促、急速时,可以咨询禀告。”到杜宠被杀,颜晃归世祖,世祖委任他为书记,亲近厚遇关系极好。封宣毅府中绿事,兼记室参军。
永定二年,高祖驾临大庄严寺,这一夜甘露降下,颜晃献上《甘露颂》,词义精赅典雅,高担十分惊奇。天嘉初年,改任员外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掌诏诰文书。天嘉三年死,其时五十三岁。诏赠司农卿,谧号贞子,并赐以墓地。
颜晃家庭世代单门,旁无亲戚可援,然而他能专一修身而立,为当世人所知。他写表奏韶诰,下笔便成,能得事理,且典雅有气质。有文集二十卷。
江德藻,字德藻,济阳郡考城人。祖父江柔之,齐朝尚书仓部郎中。父革,梁朝度支尚书、光禄大夫。
江德藻好学,擅长写文章。风度仪表很美,身长七尺四寸。生性极孝顺,事奉亲人尽礼。舆同父异母弟弟居住,两人恩惠很深。初任梁朝南中郎武陵王行参军。大司马卖垩王蓝伟听闻他的才名,召他为东合祭酒。改任安西湘束王府外兵参军,继而封尚书比部郎,以父丧离职。服丧完毕后,容貌清瘦,如仍在服丧时。封安西武陵王记室,不去就职。很久后,授庐陵王记室参军。封廷尉正,不久出为南兖州治中。到高祖为司空、征北将军,引江德藻为府谘议。转任中书侍郎,改任云麾临海王长史。陈朝台阁建立,拜为尚书吏部侍郎。
高祖受禅,授秘书监,兼尚书左丞。不久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天嘉四年,兼散骑常侍,舆中书郎刘师知出使齐,着《北征道理记》三卷。回还拜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不久改任御史中丞,因公事牵连被免职。继而拜为振远将军、通直散骑常侍。自己求任县令,出而补为新喻令,为政崇尚恩惠,很有不寻常的政绩。天嘉六年,死于官任内,其时五十七岁。世祖很为痛悼惋惜,诏蹭散骑常侍。所著文章笔记共十五卷。 江德藻儿子江椿,也擅长写文章,历任太子庶子、尚书左丞。
庾持,字允德,颍川鄢陵人。祖父庾佩玉,宋朝长沙内史。父亲庾沙弥,梁朝长城令。庾持少年成为孤儿,生性极孝,服父丧时超过礼节。专志好学,尤其擅长书记,以才艺闻名。初任梁朝南平王国左常侍、轻车河东王府行参军,兼尚书郎,不久即为正式。出为安吉令,改任镇东邵陵王府限外记室,兼建康令。天监初年,因世祖与庾持有旧情,到世祖为吴兴太守,命庾持为郡丞,兼掌书札,自此常依随文童。文帝攻克张彪,镇守会稽,又令座持监守临海郡。因贪婪放纵失去民心,被山盗所劫持。被幽禁一百天,世祖派刘澄讨伐平定,庾持才获免。高祖受禅,授封安东临Jf[王府谘议参军。天嘉初年,改任尚书左丞。因参预长城有功,封为崇德县子,邑三百户。拜封之日,请令史为客,并受了他的饷赠,世祖大怒,因此牵连而免职。不久为宣惠始兴王府谘议参军。封临安令,因牵连杖杀县民而免去封职。回还任给事黄门侍郎。封棱威将军、盐官令。光大元年,改任秘书监,知国史事。又为少府卿,领羽林监。改任太中大夫,领步兵校尉。太建元年死,其时六十二岁。诏赠光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