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百家姓前一百位。大禹建立了夏朝以后,敬重上古世代的伟人黄帝,就将黄帝的后人封在郦这个地方(今河南省内乡县东北),让他们建立了郦国。郦国王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作为姓氏,世代相传,称为郦氏,是今天郦姓的最早起源。楚汉争霸之际,有郦
其,陈留(河南开封东南)人,本为里监门吏。因献计克陈留著功,被封为广野君。
其常为说客,
使于诸侯之间。后说齐,凭
下齐七十二城,及韩信袭齐,齐以
其卖己,遂烹之。后魏人郦
元,喜文好学,历览奇书,撰《
经注》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古人称其两人为:“学擅纵横,集成
注”北宋末年,郦洪,字正大,任殿前都领,其
郦
,字天叙,时任绍兴郡守,惊闻老父
殉国难,便将家眷安顿在浙江诸暨县太平村,自己带
德一和德二,千里追寻老父尸骸到丹
,其间因悲忧致疾,
亡于丹
古宁寺。德一、德二兄弟俩将祖父和父亲葬于运河南边的
庄村。之后,郦洪被诰赠为龙虎上辅军护国将军,并尊奉为丹
郦氏的始祖。德一、德二为守祖墓,祭先灵,便定居在陵
基庄。从此,郦氏在丹
繁衍生息,人丁兴旺。郦洪之11世孙郦镐生濂、湘、溪三
,
孙世居陵
东蔡村。明末,郦洪之14代传人嘉麟、嘉凤(东蔡分)昆仲俩在大运河边的永济庵摆摊谋生。时值严冬,滴
成冰,河面封冻,船只受阻,忽见一书生衣单
乏,受困于此。问后方知他也姓郦,浙江诸暨人。兄弟俩念其同族一脉,便邀至家中款待数日,临别时又以川资相助。时隔三年后,兄弟俩妻亡
幼,生计日窘,曾一度随同书生到浙江谋生,并在诸暨娶妻生
,再成家业,历时达10余年之久。后又返丹
,择大英山彭家村定居,嘉麟之长
郦嗣方
守旧庐,次
郦嗣椿徙居云
,三
郦嗣祐徙居王德庄,郦嘉凤之
嗣正落
柳茹。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最后一次宗谱载,丹
郦氏已历27世。至今,陵
的赵巷、邵巷郦姓为多。此外尚有荆林的郦巷,胡桥的大英山、行
的旧县、延陵的柳茹、云
镇的宝塔湾郦家等地居住着众多郦氏宗人(余略)。
此外,郦姓名人还有:西汉还有右丞相郦商,东汉有诗人郦炎,金代有诗人郦权,明代有学者郦光祖,清代有诗人郦滋德…等。
代人桑钦著《经注》,记录了中国河
130余条,郦
元作注的《
经注》40卷,增加了1250余条,是原书的十倍,详细记载了中国河
的地理变迁沿革,使《
经注》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之一。对历史地理学有重要贡献,在文学史上也很价值。
迁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