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年),金人遣使前来议和,要南宋君臣拜接金熙宗的诏书。吴敦复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上疏决反对。宰相秦桧派人暗中拉拢,许以
官厚禄:“公能曲从,两府旦夕可致”他横眉冷对,声裂金石:“吾决不以
计误国家,吾乃姜桂之
,到老愈辣。”绍兴十五年,曼敦复代理吏
尚书,兼江淮经制使。因与秦桧不合,改任宝文阁直学士,并先后
任衢州知府、毫州提举。后闲居数年卒。宋
宗曾给予“严峻耿直,敢于议政”的好评。
(缺)晏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百家姓前一百位。晏姓
自姜姓。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
落首领,他的氏族崇拜龙图腾。黄帝有个孙
叫作颛顼,也是著名的氏族
落首领。颛顼又有一个曾孙,叫晏安,而晏安就是晏姓的始祖。
秋时期,齐国有个大夫被封在晏(今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他的后代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为晏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现在的晏姓。晏姓的望族居住在齐郡,即是今天的山东临淄一带。晏姓是当今较罕见姓氏,但分布颇广,约占全国汉族人
的0。027%,居第二百四十一位。尤以湖北、四川、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晏姓占全国汉族晏姓人
的82%。
晏斯盛:字虞际,号一斋,清朝新喻浒江(现为上县蒙山乡所辖)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江西乡试第一名,次年举
士,为庶吉士。雍正元年分校顺天乡试,授翰林院检讨。五年为会试同考官。雍正六年(1728年)晏授山西
监察御史。山西,普是雍正皇帝的
儿、当朝宰相朱轼(
安人),于康熙劣官史,
了好成绩的地方。因此,当晏斯盛前往山西任上,雍正赐他浮
古砚及笔墨时,郑重说明:“此太学士朱试所
,今以赐汝,汝可时时把玩,勉为朱轼可也。”雍正这番话,晏斯盛当然心领神会,铭记在心。一到山西,便新官上任三把火,敢于碰
脑。当时清政府派往山西驻防、监视人民的镶黄旗军胡作非为,恣意要
匹,凌辱官绅。晏斯盛了解到这情况,即向雍正如实报告。雍正阅后即批;“晏斯盛据实陈奏,甚属可嘉,若隐忍不言,则此辈愈多事矣,晏斯盛着
议叙。”晏到安徽的第三、第四两年,连年旱灾,安徽江北州、县人民大量逃荒,离乡别井,外
求
。旱灾原因,主要是没有修
利。晏
了很大
力,用以工代赈办法抓兴修
利,同时写了江北
利书二卷,总结
利兴修与否的经验教训,及其兴办措施等等。其时又奉上级命令,要他暂时
理好龙江、西新各关
税务,并要将这些税务关
的积弊上奏,要实事求是,不以隐以私情。大概是这两件事情都办得不错,乾隆比较满意,乾
七年(1742年)三月又擢升为山东巡抚。乾隆八年(1743年)三月,晏调湖北巡抚。乾隆十六年(1751年)
,晏斯盛闻乾隆南巡,曾往安徽淮上迎驾,兼述衷
。这年十一月,又往北京祝皇太后寿。乾隆问斯盛:“汝母年几何?”对曰:“八十又八。”翌日,乾隆赐晏母“
永萱
”匾额及内缎荷包。次年正月晏抵家,不久便病死。乾隆遣官谕祭。晏著有《易学初津》、《禹贡解》、《楚蒙山房易经解》、《诗集》数十卷,皆梓行。
迁徙分布